首页 > 国家地理 > 居延文化 > 正文

探索消失的居延文化

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30日 10:05)

  2005年5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环保总局专家组成的科考探险队,将重走“草原丝绸之路”,对内蒙古沙漠深处的“居延文化”遗址进行考察。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经济频道和科教频道届时将全程跟踪报道,制作大型电视节目《探索消失的居延文化》。

  居延文化遗址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额济纳河流域,于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在遗址发现了不同时期的城址遗存13座,遗址分部广,数量大,时代延续较长,所含文化遗存种类较多。有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细石器的遗存,有秦汉以来的长城烽燧和防御性遗城址,有屯田河渠遗址,还有大量的不同时期形制的墓葬和宗教寺庙遗址。汉代居延地区农业发展,是汉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作为河西走廊的屏障,在汉对匈奴的战略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著名的破城子遗址,以出土的二万余枚汉简而享誉中外。唐代,为防突厥侵扰,曾在居延筑大同城,现今城址犹存。这些分布相对集中,文化特征鲜明的文化遗存,涉及了原始文化和有史以来这一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农牧业,宗教,语言文字及生态环境等诸多学科领域,有较高的考古和学术研究价值。同时,也有着潜在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

  居延文化探险科考活动将历时一个月,从祁连山黑河源头出发,进入额济纳旗,顺黑河流域考察沿途的文物和古城遗迹。途经黑城、绿城、红城、大同城、居延都尉府遗址,直至居延海,全程五百公里左右。

  中央电视台在这次科考报道中将对“居延遗址”的文化风情、地理环境、历史遗存和经济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扫描,以厚重的历史探密为切入点,展开现代环境治理及保护。

  《探索消失的居延文化》节目定位从文物考察入手,以对古城遗址的探秘发掘为主要表现对象,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从古到今的变化予以关注,而与“居延文化”相关的政治、文化、历史、经济、人物命运以及具有情节性的事件也将作为报道的主要方面,最终还是把落脚点放在生态保护和治理这一主题上。

  此次拍摄与以往方式略有不同,不仅以新闻的形式,一天一报,对抢救性发掘出土的重要文物及文物考察中的重大发现适时进行直播或连线,让观众及时了解到文物考察的进展及成果,并且还将同期制作一个大型专题,对居延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报道,节目重心从文物考察行动的具体描述转向对节目兴趣点和悬念点的深入挖掘。每天播出的内容都会有所侧重与不同,可谓丰富多彩,厚实有序。

  节目将有五个方面的看点:

  第一大看点:最让人期待的应该是从未公开报道过的13座历史悠久、规模庞大、保存完整的城池,而每一座城池不论是从建筑风格还是历史上的地位、作用来说都与众不同。

  第二大看点:除了向游人开放的黑城之外,尚未开放的绿城、居延督尉府等都将在节目中首次向世人详细而公开的介绍。

  第三大看点:第一次全面、权威而系统地展示“居延遗址”的历史背景、沿革变化、人物传说和历史猜想等。

  第四大看点:对曼德拉山岩画进行详实地分析报道,探究“岩石上的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发展。

  第五大看点:重走“古代草原丝绸之路”,见证当年居延绿洲文化的辉煌。

责编:红立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