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地理 > 居延文化 > 正文

16燧:甲渠塞第十六燧 

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26日 15:39)


第十六烽燧遗址

烽燧驻军住所

  汉代居延障塞设施、烽燧

  烽燧排列体系:

  居延烽燧线的排列,大体上是形,有人称之为“工”字形。鼎新以南的甘州河(即黑河)与北大河至鼎新地区恰如形成了一个交叉形,沿这两条河排列的烽燧线,是居延烽燧的较南端者;自鼎新(毛目)沿弱水北上至凯旋村附近(查科尔帖)再继续延伸北上,在河的东岸分布的烽燧线,这是居延烽燧的中段;再向北沿东河排列,从布肯托尼东北伸向博罗松治,达居延海的边沿,这是居延烽燧的北段。

  烽火制度:

  “ 烽燧”是一个词,有时也可分开使用,即“烽”、“燧”简言之,“烽”指信号,如烽火、烽烟。 “燧”指施放信号和观察、瞭望的建筑,即烽台。居延汉简中的《塞上烽火品约》简册,是汉代候望烽燧系统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示警联防条令,它规定具体要求,协同性高,是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从实践的要求出发而制定的。例如它规定,在殄北塞当发现匈奴人入侵,白天举二烽,坞上表一,燔一积薪;晚上则燔一积薪,举喉上离合苣火,并要求毋绝至明。还规定当“匈奴人入塞, 天大风,风及降雨不具烽火者,丞传檄告,人走马驰。”“烽火品约”是由都尉府制定并发布的,上例《塞上烽火品约》是由居延都尉府发布的,只约束其下属的三塞(甲渠、 殄北和三十井塞),而从地湾、 金关发现的《塞上烽火品约》零星简是由肩水都尉府发布的,约束所辖的肩水塞、广地塞等三塞,同样,在敦煌所发现的《烽火品约》简是分别由中部都尉府和玉门都尉府发布的。

责编:红立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