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地理 > 玉石之路 > 正文

第十一章 山地之魂 

央视国际 (2005年04月26日 18:33)

  考察队的专家们一到村里顾不上休息,拖着疲惫的身体在村里开始了深入细致地考察。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中心主任王仁湘,在村子的东头发现了不同寻常的古墓群,这个古墓群,面积相当大,几乎把村子里的惟一一块平地全部占满,方圆大概有十几亩,从山上流下的小溪从这块墓地的北侧流过,所谓的小溪实际上水流很急,由于它的落差很大,水射四溅,阳光下常常出现彩虹,如果在这里建一个小发电站,肯定可以供全村的用电量。王仁湘在这个墓地一待就是几天,他发现,大部分墓已被盗过,说明这个墓葬和现在生活在这个村里面的人没有什么亲缘关系。从墓葬的型制上看,与现在的墓葬也不一样。用王仁湘的话说,“经初步勘察已是大喜过望。”他发现有一个被挖开的墓葬,规模十分壮观。面积足有几百平方米,墓外围有坚固的土墙。墓内墓室分割清晰,墓道分明,这个墓葬和新疆这一带的墓葬完全不一样,用他的话说,这个墓葬,从外围土墙的方式来看,倒是特别像俄罗斯的墓葬,可是在墓室内,却和中原地带的王侯墓非常的相近。总之墓主人,起码也是一个等级十分高的人。据了解,现在在黑山村落户的人,历史最多只有一千年,这一点说明了在近千年以前,这里还生活过与现在人完全不同的一个种族。


出土的陶罐碎片

  这些墓室虽然被盗了,但是里面还存有大量的可供考察的物品,不过由于对古墓的发掘有着严格的规定,王仁湘也只能就墓室距地表最近的一些已经被盗开的部分进行考察。他认为,早期这个地方,一定不像现在这样荒芜,很可能还有一些通往其他地方的道路。寻着这条思路,他在一个老乡家发现了一个古陶罐。据老乡说,这也是一件出土文物。这只陶罐与目前新疆出土的陶器完全不同。目前新疆出土的陶器可以推溯至春秋时期,是典型的东西方交流的产物,带有浓厚的中亚印欧风格。而目前这件陶器却和中原地区新石器时期出土的陶器非常相似。或者说它们很接近青海、甘肃出土的陶器器形,这是否说明很早以前,这里曾经生活过来自中原地区的人呢?几位专家开始在村子周边进行寻找,经村民介绍,这里的确还有一条通往青藏高原的古道,那边的人很可能就是通过这条古道来到这里的。他们到这里能干什么?专家做出了推测:第一,这个村子曾经可能是一个兵站,连接着汉藏之间的交通,而驻扎在这里的人,逐渐地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以至于最后埋葬在这里了,据老乡们说,这里的确出土过一些兵器类的东西,只不过我们在这停留的时间太短了,专家们没有找到。还有一个推测:这里曾经有一个古老的村落,不过这个村落就像一个游动民族的驿站,居住在川藏地区的古人向北迁徙到了这里,并有一部分人留了下来,还有一些人继续向北向东,向北的那支可能就进入了今天的巴基斯坦等地,而向东的那支可能到达了中原地区,或者把这个情况反过来说,就使中原地区的人迁徙到了这里,并由这里向西向南迁徙,总之这个点很像一个民族交汇的地方,只是所处的地方实在是太偏僻了。


出土的古陶罐

  有一点令专家们十分不解:这些早在千年以前的人,为什么都消失了呢?现在黑山居住的人都是典型的维吾尔族,他们自己都说是后来人,在他们之前的人究竟上哪去了呢?出了这个村庄,方圆几百里甚至连一棵树都找不到,解释似乎只有一种:也许他们就是最早的一批采玉人。

  关于黑山大队——也就是古于阗国地区与青海、西藏地区的玉石联系,史书上还真有记载:

  吐谷浑与昆仑玉 吐谷浑与于阗国

  吐谷浑所以在昆仑玉贸易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国土范围向西扩张,已经紧邻于阗。《梁书·诸夷·河南传》明确说:“其界东至叠川,西邻于阗,北接高昌。”早在公元445年,北魏高凉王那率军攻击吐谷浑慕利延于白兰,“慕利延遂入于阗国,杀其王,死者万余人”。吐谷浑把势力伸展到塔里木盆地的东南缘(鄯善、且末),控制了鄯善、且末之后,吐谷浑就可以撇开河西走廊,把传统的西域南道与青海道完整地接通起来。

  自于阗国向吐谷浑,行经昆仑山北麓绿洲,至吐谷浑控制下的且末、鄯善,由鄯善向东南越过阿尔金山,经柴达木盆地,进入吐谷浑的核心地区白兰、都兰(吐谷浑城),再向北即到达青海湖西岸吐谷浑的都城伏俟城。这条路线直到近代还是西宁与和田间商队的行道。这条路在南北朝时期,作为丝绸之路的主干路段,又是和田玉向中国东部,特别是向江左的南朝源源输入的通道。

  玉石考古专家罗新引用的这一段文字主要讲的是“玉石通道”,正是从昆仑山北麓至且末,到达吐谷浑国。我们可以认为,青藏地区的吐谷浑国向外扩张最终到达于阗国边境,而黑山正好处在于阗国与吐谷浑接壤之处,由于黑山地势较高,地处偏僻,在现在黑山大队的地方,也许是驻扎着一支吐谷浑的采玉部队,或是一支由于阗国派兵驻守的大部队。他们在这里建立了永久居住点,既负责采玉,又负责守卫这条连接于阗与吐谷浑的玉石之路。

  南朝使用于阗玉的直接证据,是有关宫廷用玉的。《南齐书·皇后传》:永明元年,有司奏贵妃、淑妃并加金章紫绶,佩于阗玉。

  这里的于阗玉,是指以于阗玉料(籽玉)加工而成的玉器。前面提到的丘冠先从河南所获大玉,以及于谨破江陵以后从梁元帝萧绎宫中所获大玉,都属于未经加工的于阗籽玉。这类玉料运抵南朝后,再由南朝玉匠加工成各类玉器。

责编:陈玥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