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地理 > 南疆,打开的民俗画卷 > 正文

南疆,打开的民俗画卷(19)  

央视国际 (2005年04月08日 13:28)




  ■风沙星空

  巴扎由来已久,对新疆人来说并不陌生。在古代,丝绸之路从东向西进入塔里木盆地后分南、北两道西行,绕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又在喀什交汇,然后从几个山口翻越帕米尔高原,通往印度、伊朗、西亚、欧洲等地。由此可见新疆绿洲城邦历史上商贸地位的重要性。

  新疆到处是巴扎,包括综合性、农副产品、手工艺品、民族特需商品、靴鞋花帽小刀、柴草煤炭巴扎等,每类巴扎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尽管我从小生活的地方没有巴扎,但这些年跑遍新疆,钻了不少巴扎,看了不少巴扎上的景,但先拜巴扎镇的巴扎还是叫我驻足了很长时间。

  巴扎上没几个汉人。逛巴扎的乡村维族老乡见我们不像是本地人,在我们询价时就很耐心地解释着那些产品的用处,当然,我们问的都是些在汉族地区看不到的农用、生活产品。

  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不多了,但还是让我们遇见很多:一位老乡用他的一只羊换走了另一位老乡的几袋面粉,互不找零,互相满意;售卖最多的还是那些农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红柳筐、芨芨草扫帚、坎土曼、木制碗筷等。

  很多东西快消失了。比如霍尔青--过去是维吾尔族农人出门必备的物品,现在因为物质丰富,钞票渐增,年轻人大多不愿背这种土气、盛物又少的手工粗布产品。又比如袷袢,西装鸭舌帽让传统的民族服饰从城市退到农村,再从农村退到更偏僻的小村。

  网络原创,严禁转载,如有需求,请联络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责编:红立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