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地理 > 四季歌之《春》 > 正文

闹中取静拜城隍 【(小今)】 2005-01-09 

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18日 16:40)


  提到逛城隍庙,给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像赶集或赶庙会那样,定期地凑热闹、看戏、购物、小吃……大概这些也都成为城隍庙的代名词了,似乎在那样的环境里,可以将自己所处的时光拉回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回味旧时的贸易、交流及勾通方式。城隍庙在全国各地,以不同的影响范围存在与演变着,逛城隍庙的风俗也沿袭至今,西安这座古城里自然也不例外。


  在西安提起“逛城隍庙”,估计绝大部分人都会想起陕西三原县的城隍庙,而且一致认为那里是陕西保存最为完好且最有名气一处城隍庙了。而对于就在我们眼皮底下的西安市内的城隍庙却知之甚少,尤其是像我这类只顾逛街凑热闹的城市人,最多只能注意到一处被老人们称为“城隍庙”的热闹区域,而忽略掉了其中藏着的正宗的庙宇!


  开元、金花、百盛……逛在西安最繁华的街道,这些大商场的名字如雷贯耳,可是当人们流于最时尚的霓虹下时,有多少人会想到,与它们相距百米之遥的还有另一番喧闹。西安市的西大街改造多时,原先被老百姓仅称为“城隍庙”的一处小商品集中购物区,现在已改建成为“城隍庙商场”。与大型的高级商场比起来,这里只不过是繁华闹市区里并不起眼的一群低矮建筑,其中销售着并不起眼的日用杂货品,每天都会络绎不绝地穿行着并不起眼的市民,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脸上都闪着并不起眼的收获神情。


  记得许多年前来过一趟城隍庙,为的是去寻找一种大商店或超市里都无法找到的东西。当时的城隍庙给我的第一印象,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小商品集散地。泥泞的露天小院里纵横地排列着几行简易的小货摊,我感觉简陋的铺面和挡风雨的篷布丝毫没有为商品增值的理由。


  而近些天再次无意中闯入新规划的城隍庙,却更加找不到北。商场里大到家用电器、小到针头线脑,老百姓生活实实在在需要用得到的古怪小玩意儿,这里一应俱全。虽说是新近规划、整修过的,可是这里的购物环境,仍然让人无法将之与西安这座繁华的大都市相提并论。可我还是坚信这类贸易区的存在是有它的必要性的,毕竟生活在城市里的百姓也是最现实的、最基础的。


  挤进光线昏暗的通道逛在“城隍庙”里,的确没有一点进入商场的惬意和做“上帝”的自豪。与大多数顾客或路人摩肩接踵,还要当心破旧篷顶上的滴水。不过纷繁的小商品有足够的魅力吸引顾客甚至游客的眼球,也许我们会指问这些到底是什么东西,而当弄明白它的用途后,不禁惊讶地发现,其实就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普通物件。只是生活的模块化,使它们最初的形态从我们的记忆中渐渐淡出了。


  说了这么多,似乎有些喧宾夺主,因为我想提到的还是“城隍庙”,而不是由之演化来的“商场”。顺着商场狭小的通道深入,北行至“穷途末路”时,才会发现一扇不大的院门,似乎无人问津,它只顾凝视面前的喧闹而束手无策。从门牌的说明得知,这才是西安真正的城隍庙所在。


  需要两元钱换一束香,看门人才得以放行。自跨进庙门的第一步起,身后的嘈杂似乎就被屏蔽掉了,虽说只是一道普普通通的木门,可是相隔开的却像是前生与今世。青砖飞檐的大殿、牌坊、戏台等建筑虽然显得有些破旧,可是从它们的风格与规模可以想象得出初建成时的宏伟。空空荡荡的院落里轻烟由香台徐徐而升,几位道人以好奇的眼光审视着我这位不速之客,似乎我并不应该在这个不合时令的日子里、不懂礼数地捧一把供香、茫然地立在蒲团旁边不知所措。


  慌慌张张地学着一位大婶的样子上了香,听她说城隍庙里每逢初一、十五才会有众人来祭拜,于是我只能揪住一院的冷清,踱步于这个一眼就能望尽的并不算大的庙宇。道人们扫地、打水、擦拭等都各干其事,时不时地瞟一眼我这个误入者,似乎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我并不是来这里诚心叩拜城隍神的。


  其实在这一次真正接近城隍庙前,我并不知道“城隍”到底是什么含义。查了些资料后才知道:“城”是指城墙,“隍”是指城池。所以在这里供奉着的城隍神,是一个为官民所共祀的城区的守护神。想想看,的确在许多大大小小的城、镇、县乡里都会建有城隍庙,而在西安这个有着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城墙的首府兼古都里,更是需要这样一位城隍神的保佑,保佑城墙固若金汤,保佑城河清流环绕,保佑城内百姓安居乐业……最近西安的城墙正忙于修复,前不久刚刚传来了北面城墙合拢的消息;前些日,城河也开始新一轮的清淤工程了,大概不久后又可见环城的映天碧池了吧?如果城隍爷能得知有这些造福民众的好事,不知道会如何显灵赐福呢。


  与一位道长的闲聊间,不禁想问,被全城民众所共同供奉的城隍庙本该香火旺盛,可为何眼下一片萧条?道长摇了摇头,说明了还给这座城隍庙清静才不到一年来的清苦。此时我才回忆起,先前我逛过的“城隍庙”集市,正是拥挤在这片院落中的。那时的杂乱无章让人们无视珍贵文物的所在,更有历史的诸多因素,使城隍庙缕遭破坏,至今仅残存这寥寥无几的殿堂,而再无法恢复它初建时居全国三大城隍庙之一的辉煌。道长一边收理着残香,一边给我讲述着:如何将市场从这里迁出,如何筹资修庙、取于民而忠于道,如何以六位道长的虔诚守护着这片由喧哗都市中挤出的清静。


  细细看过了城隍庙里的每一处角落,最让我惊讶的是供奉在一间陋室旁的漆黑的牌位。虽然我不懂得任何一门宗教,但这个牌位与众不同的布放与形态,给人一种莫名的寒意。走近看明了牌位上的字迹,虽然读不通顺,但大概意思是来自于阴间的祭祀。后来才知道,这分恐怖笼罩的疑问仍然需要城隍神来“解释”,因为城隍神不但是保佑城区的神灵,而且被民间敬为兼施阴阳两界之神,是阴阳合一的自然神。


  与道长作别时不忍只留一院空静,于是顺口问了一句什么时候迎来庙会。道长由即来的正月数起,点明每年四月初八是城隍庙传统的祭祀吉日,到时候不仅满堂香火缭绕,就连戏台上也会咿咿呀呀地开场。于是我踏着青砖上的几片薄冰,想象着那一日老城隍庙里会上演的融融景象。


  资料:


  西安西大街的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是当时全国三大城隍庙之一,统辖西北五省,故称“都城隍庙”。清雍正元年毁于大火,同年川陕总督年羹尧用从明秦王府拆来的建筑材料予以重建。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屡加重修。1942年部分建筑惨遭日寇炸毁。


  原先城隍庙的西大街方向有两座牌坊,牌坊下面常年很热闹,吹糖人、捏面人、卖吹丁当和风味小吃的应有尽有。“文革”中这两座牌坊都被破四旧拆除了,穿过牌坊后沿一条百米长的青石甬道前行至二山门。

  几十年前西安城隍庙曾叫“建华商场”,后来又改为“城隍庙市场”,成为一处知名小商品市场。为了保护历史文物,西安市政府2003年3月撤销城隍庙小商品市场,将城隍庙正式移交给西安市道教协会。

  网络原创,严禁转载,如有需求,请联络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责编:陈玥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