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国家地理 > 古蜀道觅踪 > 正文

古蜀道觅踪:苍溪红军渡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14日 15:58

  离剑门关后一路东行,风光照片拍了不少。来到革命老区苍溪,已是下午5点左右。过去知道苍溪,是因为其芬芳的梨花节,甜蜜的苍溪梨。此次古蜀道觅踪,才对苍溪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苍溪城东南3公里处的塔山湾嘉陵江畔,有一个闻名的古渡口。这里依山傍水,地势险绝,山岩陡峭,林木葱茏。嘉陵江由北而南,逶迤而来。波涛拍岸,江山如画,景色宜人。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红军渡。

  1935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奉命渡江西进。国民党军阀田颂尧部纠集53个团的兵力,在长达200公里的江防线上重兵把守,严密布防,妄图凭借嘉陵天堑,阻击红军西进,伺机围攻四方面军。为粉碎敌人的阴谋,贯彻中央“渡江西进、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红军以塔子山为主渡口强渡嘉陵江,向敌人展开猛烈的攻击。大军西进,势如破竹,国民党惨淡经营的江防,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红军挥师北上,踏上新的征途。

  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红军将士的英勇业绩,纪念红军胜利渡江,苍溪人民将塔子山下的渡口命名为“红军渡”。1980年7月,“红军渡”被省人民政府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八一”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周年之际,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等亲自指挥黄猫垭阻击战的苍溪县,在当年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的“红军渡”旧址旁,一座雄伟的红军渡江塑像耸立在嘉陵江边,给这片渗透红军鲜血的英雄土地增添了新的风采。

  车停嘉陵江边的古渡口,我先是远远地拍下了红军英名堂、红军渡风景区大门的外景,然后沿着红军渡江亭往下,来到渡口边,拜谒红军渡。伫立江边,抬头,对岸是苍溪县城新貌;眼前,是渡口外波涛滚滚的嘉陵江水;身后,是掩映在苍翠山林中的红军渡新开园的雕像。

  上到公路边,过去的红军渡江塑像已经拆除,我不无遗憾地在此想像着1987年所塑红军渡江雕像群的模样。好在旧址的基座上还有残存的大理石碑记,我细读铭文,增加了一些对红军渡史事的了解。然后,我平心静气地端稳相机,将碑文收入镜中。

  在旧址的公路对面上方,是新建的红军渡纪念园。红军渡江塑像系紫铜板冷锻制成,高9米,长13米,生动再现了红军渡江的战斗场景。塑像底座由黑色大理石砌成,徐向前元帅挥毫题写的“红军渡”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镶嵌在黑色大理石上,格外光彩夺目。底座上是三名红军战士和二名赤卫队员的半身塑像。他们怒目圆睁,双唇紧闭,机警地注视敌情。仿佛当年波涛汹涌,江风呼啸,杀声震天的情景再现。英勇的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飞波逐浪,勇往直前。整个塑像,如脱弦之箭,似凌空飞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当年,仅28万人的苍溪,就有3万多人参加了红军,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方红土地,走出了6位中央委员、18位共和国将军。这不能不让我等后人肃然起敬。珍贵的红军碑林,挺拔的红军将士铜像,展现出红军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气壮山河的场景;波涛滚滚、奔流不息的嘉陵江水,诉说着老区人民对革命先烈深深的缅怀之情。

  而今,红军渡和附近的武当山、崇霞宝塔等景点,已经开发建成了融入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区。 进入景区,塔楼亭台,掩映在绿阴之中。挺拔的塔松,苍翠欲滴;葳蕤的万年青,长伴忠魂。红军纪念馆和碑林,展示了红军当年的英雄业绩。

  躬身揖别红军渡时,孤客忽然喊林卡快过来,并指着路边石堆中一块比足球略小一点儿的鹅卵石说,你好好看看,说不定这是一块嘉陵江奇石嘿。大家围过来细看,这光洁的卵石上有好些黑白相间、灰黄相衬的纹理。有人说像一幅国画山水,有人说像红军渡江图。孤客最后才说:你们再好好看看,像不像一幅苍溪地图呀?我还没来得及再次细看,忙着赶路的林卡已将此石抱上车收藏。“如果这块嘉陵江奇石将来拍卖出一万元,你可要请客哟。”上车时孤客向林卡宣布了政策。于是,我和蓝天、秋天也希望这块卵石能早日升值。

  .

(编辑:王卉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