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大展——前 言
央视国际 2004年06月21日 16:49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馆长 王建琪
从距今70万年前的“大窑文化”揭开北方远古人类活动的序幕开始,黄肤黑发的蒙古利亚人就开始在内蒙古草原叙写着草原文明的华章。约5万年前的河套人创造的“萨拉乌苏文化”延续了内蒙古草原从旧石器时代到中石器时代文化的足迹。随后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及“小河沿文化”等标志着内蒙古草原新石器时代灿烂文明之花的盛开。在4000年前,内蒙古草原几乎与中原地区同时步入青铜时代,“夏家店下层文化”和“朱开沟文化”就是此时期最耀眼的代表。“朱开沟文化”早商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最早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北方草原经济由采集狩猎逐渐转变为半耕半牧,草原文明在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中发展前进,闪耀在中华文明的发展长河中,成为多元一体的中华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约公元前8世纪,北方草原进入“骑马民族”统治时代,一种野性、开放、以动物纹为标志的游牧文化开始成为草原文明的主体。在随后的近3000年的时间里,蒙古高原一直上演着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剧,东胡、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等民族在草原霸主的角逐中次第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中国史籍中的重要角色。南匈奴的内附、鲜卑首领接受西晋王朝的册封、拓跋鲜卑建立北魏和孝文帝的汉化改革、突厥汗国对唐王朝的臣服和联姻……都表明草原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始终保持着密切关系。正因为如此,中原先进的文化被草原民族吸收和借鉴,草原文化也对中原文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融合。从匈奴骤然崛起,建立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第一个草原游牧帝国开始,世界历史无法再漠视这些生活在毡帐中、“逐水草而居”的马背民族。西迁的匈奴人摧垮了印度笈多王朝,撼动了罗马帝国的根基,直至今日,匈牙利人还认为自己是匈奴人(Huns)的后代。成吉思汗及其黄金家族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不仅改变了世界文明的格局,也使中国的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传播到欧洲。正是这些马背民族扮演的“信使”,保持了草原丝绸之路的畅通,使相隔万里的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两河文明、希腊文明及罗马文明之间相互注入新鲜血液,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以往人们总认为这些马背民族是野蛮和贫穷的象征,实际上他们创造并传承了独特而又丰厚的草原文明。考古出土资料表明这些游牧民族的遗物主要包括金铜装饰品、马具、盔甲、兵器和日常生活用品等几大类,以草原环境来考察这些“马上行国”的物质文化,人们不难发现游牧文化的发达和先进。根源于对太阳的崇拜,这些马背民族对象征太阳光辉的黄金宠爱有加,大量地取材于猛禽、猛兽、家畜等草原众生相的黄金装饰品和器物的发现,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草原民族对太阳的向往和追求。以出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阿门其日格乡阿鲁柴登的金冠为代表的草原黄金饰品让世人在感叹其匠心艺术的同时,不得不被创造这些瑰宝的草原民族的想像力和艺术水准所折服。“黄金草原”就是因为这些智慧的人们而名副其实。同时,各游牧民族又都有自身鲜明的民族个性,在宗教信仰、丧葬礼仪、生活习俗、艺术审美等领域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正是由于这些差异,才使草原游牧文化更丰富、更有生命力。中华文明也因为有草原文化而更加深邃、更加灿烂。
在世界逐渐成为“地球村”的今天,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与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合作举办“成吉思汗——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大展”,旨在向人们全面展示北方骑马民族的精神传统、灿烂的草原游牧文化,以及黄金草原3000年的沧桑巨变,引起世人对草原民族的关注和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因为“地球村”的世界公民里不能没有优秀的骑马民族。本次展览及《成吉思汗——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出版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和其他文博单位,以及北京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致以深深的谢忱。
2004年 5月 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