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国家地理 > 世界遗产大会 > 首页 > 正文

四处世界遗产地获证书

央视国际 2004年04月07日 11:03


  4月6日下午,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证书颁发仪式,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三江并流”、云冈石窟、明十三陵、明孝陵颁发“世界遗产”证书。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了仪式。

  这次获得证书的四处世界遗产地中,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是在2001年12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5届会议评审通过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三江并流”、明十三陵、明孝陵都是2003年7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其中位于云南的自然景观“三江并流”是自然遗产,位于北京的明十三陵和位于南京的明孝陵是扩展的文化遗产项目。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已经有29项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名录的数量居世界第三位。

  在证书颁发仪式上,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章新胜、建设部副部长黄卫、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云南省政府副省长吴晓青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副代表杜铭那克先后作了讲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副代表杜铭那克女士在讲话中肯定了中国在保护其文化与自然遗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她同时也指出,中国在自然遗产的管理方面暂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她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在保护人类共同遗产方面所做的贡献表示赞许,并大力支持中国为解决现有问题而继续努力。

  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说:“世界遗产不仅是我们从祖先手中继承的稀世珍宝,更是我们从子孙后代手中暂借来的后世财富。因此,获得‘世界遗产’称号并不意味着保护工作的完成,而是要求我们按照国际公约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进行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开始。”

  建设部副部长黄卫指出,世界遗产工作对我国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领导与群众的遗产保护意识,明确了遗产保护的正确方法,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他还表示,建设部今后将继续努力做好世界遗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加强中国世界遗产的组织申报工作,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的要求,加强法规建设,强化遗产地的规划工作和遗产地保护管理,进一步做好宣传舆论工作,提高全民、全社会对世界遗产保护的意识;搞好遗产地的对外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遗产地管理经验,争取把中国的世界遗产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说,许多地方已经不再将申报世界遗产的意义局限于通过带动旅游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不仅仅关注于申报的结果和时间,而是将申报世界遗产作为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全社会文明进步程度和整体形象,促进大环境保护,支撑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他说:“对申报世界遗产意义的正确理解使我们更加理性和全面地认识申报工作的过程和结果,使我们的申报工作更加切合《世界遗产公约》设立世界遗产名录以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作为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加以保护的宗旨,有利于我们将遗产保护持久地落到实处。”

  云南省政府副省长吴晓青代表四个遗产地的政府作了发言。他说:“我们也看到,‘三江并流’区域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再生能力十分薄弱。因此,云南省将严格按照世界遗产标准,在对世界遗产资源开发时,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切实改变资源导向性的开发观念,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世界遗产资源的永续利用。”

  今年6月28日至7月7日,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在我国苏州举行,国务委员陈至立将担任会议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章新胜副部长和黄卫副部长都在讲话中对此次会议表示了高度的肯定和期待。

(编辑:王卉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