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国家地理 > SilkEye > 首页 > 正文

《2004 车行克什克腾旗》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17日 21:42

  ■文: SilkEye

  上路

  临近五一,有朋友组织自驾车内蒙古克什克滕旗的摄影采风游,虽然我对摄影开车均属门外之人,但还是有幸混迹其中。扛着长枪短炮的影友们拍得开心,快门的咔嚓声不绝于耳;我于一边饱览景色,体会民俗人情,玩得同样不亦乐乎。

  五月一日清晨六点多钟,大家在位于国展附近的集合点聚齐,熟悉不熟悉的朋友们相互作了介绍,14人,三辆车,我们一行浩浩荡荡地向着内蒙古方向进发了。

  沿京密公路一路畅行,长假的头一天,估计人们还忙着偷闲休息,北京马路上惯见的车水马龙还来不及展现。路边有很多槐树,开着满树密密匝匝的花,白中带着些淡淡的浅绿,看过去,倒也堆雪一般。槐花的香气飘过来,闻一闻便不觉想起槐花蜜的甜。路过司马台、金山岭,这京郊著名的旅游景点,时间还早,景点的门口依然冷清,远远看着长城于山岭间绵延起伏的雄姿。一路走,窗外的风景不停地转换,京城的树已然是浓浓的深绿,而这里的树叶还是娇嫩的翠色,有早晨的阳光照在油亮的树叶上,反射出一片耀眼的光。路边有一块块齐整的田,有农人赶了牲口驾着犁耕地,还有孩子在一边玩耍。有时则是一片视野开阔,偏一棵树,独自长在那里,不觉它寂寞,只觉它自在。许是因为出游的心中满盈的都是快乐,一路看到的景色都让我欣喜不已。

  路况时好时坏,遇到修路,车队就拐下柏油路,于坑洼不平的土路上颠簸行走。三辆车都配置了对讲机,方便联络,有时也拿着它相互打趣取笑,解一解旅途的劳乏。遇到路边景色宜人,便招呼着停车,长枪短炮们各自占据有利地形,快门声就是快乐的交响。如此走走停停,及到了克什克滕旗的首府经棚镇,天色已然暗了,还有细密的雨。当地的朋友帮助安排了住处,大家收拾停当便张罗着晚餐大事:这可是我们在克旗的第一餐,含糊不得。

  火锅

  在镇上略转了转,最后寻了一家火锅店。十五人(加上请的当地导游乌导)围着长条餐桌团团落座,桌上一溜四个锃亮的铜火锅,即将开始的火锅大餐让人期待。

  蒙式的火锅很有意思,有个很漂亮的锅盖,像天坛的顶子,又像清官的帽子扣在上面。撤了盖,原来火锅更奇妙:下面也是个圆盆,中间的圆柱空间应该是放炭火的地方,和老北京的紫铜大火锅有几分相似;不同的是锅中有隔断,像四川鸳鸯火锅似的;更奇的是在炭火柱的上面,放一个乌黑的铁盘,边沿略翘,原来是做烧烤用的。这真是我见到的最多功能的火锅了。内蒙的羊肉片一盘一盘地被端上来,略有些肥,于滚水中一汆即熟。大家箸起箸落,吃得畅快。痛吃了一阵之后,终于放慢了速度,把注意力从吃转向了娱乐。开始说笑,想着有哪些描写草原的歌曲能表达我们来到这里的兴奋与快乐,于是便央求着导游唱歌,他可是地道的蒙族人啊!还不过瘾,又请了餐厅的服务员来,她来时竟然带着个歌本,里面全是关于草原的歌!看来,来到草原纵情歌唱并不是我们的特殊要求哦。从《蒙古人》到《草原夜色美》,还有男女对唱《敖包相会》,未及看风景,先在歌声中温习了草原的风情。如此唱一阵,闹一阵,吃一阵。吃过涮的再吃烤的,要不是惦记明天早起看蒸汽火车,我们不知道要闹到何时才肯收场。

  蒸汽火车

  这里的蒸汽火车是我国为数不多、仍在运行的蒸汽火车之一。也许明年,它也会结束它的历史使命,被更先进的火车代替了。这也是我们这一行拍摄的重要主题之一。清晨5点多钟,天已然大亮,简单收拾一下,三辆车驶向经棚火车站。天气不错,云层虽厚但很有层次,这样的天气拍火车比晴天丽日强。有火车停在铁轨上,黑亮亮的车身,红色的车轮,颜色抢眼。远远地,听到火车闷哼了一声,吐出一团白烟。团友们忙着支起三角架挑选拍摄角度,我则顺着黑黑的铁轨慢慢地走,会碰到出早工的工人,大步从我的身边经过。喷着蒸汽的火车、闪烁的信号灯、忙碌的工人、延伸至无尽远方的铁轨……它们都将被我亲爱的影友们以图片的方式记录,也同样用它们自己的方式进入我的记忆。火车上有工人,看着我们拿着相机四处拍,开始默默地看着,并不做声。过了一会便远远地搭话,甚至招呼我们上了火车头他们的工作间。朋友要求给他们拍照时,年轻的工人有些害羞,是的,也许他们黝黑的面庞可以遮掩他们脸上泛起的红潮,但他们眼中的羞涩却无从闪躲。最终还是帮他们拍了工作照,那年轻的男孩子靠在车窗旁,眼神看着窗外,很遥远很遥远的远方。

  大青山冰臼群

  拍摄蒸汽火车回来早餐之后,收拾行李,我们要去的第二个目的地是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重点就是冰臼群。大青山在经棚镇东面大约25公里处,海拔1500多米,冰臼群分布在山顶上。冰臼是远古时期冰川活动留下的痕迹,“是在冰川运动过程中由粗大的冰川颗粒悬磨而成”,冰臼的形成至少要200万年的历史。大青山的冰臼群是目前发现最大的冰臼群,并且保存完好,被誉为世界奇观。

  车子在土路上蜿蜒而行,只是初春天气,草色依然枯黄,远远地有些隐约的绿色。看到了大青山,山体纹络褶皱,颜色深浅有致,天生的一幅写意寒山的中国画。下车,才觉出山风的狂烈,添衣戴帽,众影友整理相机器材,准备上山。

  一路拾级而上,有树树杏花、桃花于山间绽放,花色浅淡而不失娇嫩,与山的苍莽粗粝相映成趣。山上的风更大,人几乎站立不稳,久不爬山,没多久便觉得双腿沉如灌铅,但比之众多拿着沉沉的相机的朋友们,感觉自己轻松多了。有个朋友很夸张,背了至少三款“大炮”,三角架支开扛在肩上,竟然登顶,让我们大家瞠目佩服不已。走走歇歇,揣摩着过些日子,满山披黛,山花竞放,景色一定更加宜人。

  终于到了山顶,有形态各异白桦树、低矮的灌木,还有冰臼群。曾听过关于冰臼的传说,曾经有神仙爱着青山,于是便在山间聚餐,神仙走了,留下的锅碗瓢盆就成了这大大小小的冰臼。这说法似乎有点道理,至少冰臼的形象和锅碗瓢盆倒也吻合。这些大大小小的“坑”分布在坚硬平整的花岗岩山脊上,有的积了浅浅的一掬清水,映着一小片蓝天白云;有的则蓄了经年累月的沙土,不知哪里的种子落在此处,生根发芽,长出一蓬新草或小小的树苗。

  站在山顶极目四望,慨叹大自然的神奇,同样的风景在不同的眼中会有不同的感受吧,比如这冰臼,科学家想着地质问题,我却想入非非,想这大大小小的冰臼中都长满了鲜花,会是怎样的风景呢?

  风车

  车子一路向达里诺尔湖方向驶去。风越来越大,天地间灰蒙蒙的,沙尘暴终于降临了。原来准备住蒙古包的计划只能放弃,这么大的风,还是住在砖瓦房子里踏实。到了达里诺尔湖区附近,碰到了一群背包客,身穿冲锋衣,背着大背包,包上还有防潮垫、帐篷等装备。一打听,原来是某个户外论坛的一群朋友,准备徒步克旗,这样的天气不知道他们如何应付。其中的一个姑娘显然已经受不了这风沙中的跋涉辛苦,于是搭我们的车一起到旅店,第二天就坐车回家了。也难怪,这可是她的第一次徒步旅行,就碰到了这么恶劣的天气,运气实在算不得好。旅店的条件也比较艰苦,主要是没有热水,洗澡固然是奢望,主要是冷水的确冷到刺骨,以至于每次洗手之前,都要先在心里鼓励自己半天,才一鼓作气,胡乱洗两下了事。

  可能是因为草原平坦一望无际吧,差不多三点多钟,天就亮了。早起的人说那天那云美丽无比。我们大约5点多钟起来跑去看风车。昨天来的路上就看到路边山坡上有一个个巨大的白色风车立在混沌的天地间,三条手臂看起来像是奔驰车的标记。车子停好,准备向山坡上的风车进军,有牧民赶了牛群到草地上放牧,牛儿走得很慢,仿佛也在享受着风沙后的晴朗。靠近风车时便听见呼呼的风声,巨大的风车转动,一下一下切割着阳光。风很大,很冷,手指伸在外面一会儿就觉得僵了一般。影友们支了三角架,测光、构图、拍照,我则拿了个傻瓜相机沿着高高低低的草坡寻刚刚见到的牛群。牛群在山坡下吃草,悠然自得,对我的靠近不以为然。大朵的云被风吹得在天空中散漫地游走,留在草坡上大片大片的影子也不安分地移动。白色的风车、红砖的房屋,悠闲的牛群,是蓝天下静美的画图。那天下午,我们又开车出去,等待夕阳西下时分,太阳收敛了刺目的骄傲,天空被涂抹成温暖的嫣红,剪影般的风车在夕阳中兀自转动,仿佛没有开始,也不会有结束。等到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月亮银盘似的挂在暗兰的天幕之上,风依然烈烈,但心里却是一片祥和平静。

下一页>>
第1页
(编辑:红立来源:CCTV.com)

相关文章:

  • 《2004 车行克什克腾旗》 (2004/11/17/ 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