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人物专访

黄晓男——睿智果断的操作者

央视国际 2003年11月26日 12:08


黄晓男,本次活动的项目经理,主要负责这次展览从筹办到展出的实际操作和推广工作。

  (CCTV.com陈玥、郑伟、陈琦报道)走进黄先生的办公室,首先吸引我们的是墙壁上密密麻麻的图片选编小样,这些小样记录着黄先生和他的同事们为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而付出艰辛和努力。也正是展览的成功推出,使他们在开展半个多月以来,一直在忙忙碌碌的接受着各种媒体的采访。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对网友们都感兴趣的问题对黄先生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办公室的墙壁已经成了布展台

  记:在策划过程中,是如何选定这一主题的?

  黄:这次展览的运作期很长,整个过程用了大概两年的时间。策划之初首先是和麦克·山下接触的,本来是打算做他所拍摄的重走马可·波罗之路系列。但我们作为组织者还有一个品牌和商业意识,要完成这次展览,一个个体的分量和品牌的分量是不一样的。后来,大家经过几轮的策划和题目修改,最后确认美国国家地理是一个品牌,就和摄影师商量,请他介绍一下协会的领导、杂志的领导,看看能不能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或杂志进一步合作。如果能谈成,我们就做成美国国家地理展。所以说这一主题,也是经过了千锤百炼、深思熟虑的。


选片经过了反反复复的过程

  记:这些参展图片是如何挑选出来的?主动权在中方还是美方?

  黄:选片的过程也是一个反复磨合的过程,起初,他会推荐给我们一个范围,我们在国内请陈长芬等国内一流的专家来挑选。挑选之后,又送给他们确认,因为多种原因,这一过程反复了很多次。美方也会考虑它在这次推广活动中的利益,推荐给我们一些对宣传美国国家地理有益的图片。因为他们的愿望就是在中国推广他们自己。美国国家地理给片子的时候很谨慎,因为他们很担心在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总担心会失去些什么。不过,总的来说,这次展出所挑选的图片还是他们创刊百余年来精品中的精品。

  记:中华世纪坛发展基金会花了这么大的力量,这么长的时间组织这次活动,希望得到一个什么样的预期效果?

  黄:本次活动的主旨秉承“传承人类文明,启迪大众心志”的使命,以传播文化,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通过展示,《国家地理》杂志百年历程和摄影师们以“眼见为信”的理念记录下的真实世界,激发大众对自己生存环境的珍惜和热爱,向民众传达“责任”“创造”和“追求”的含义,唤起人们关爱生命,热爱自然。

  主办这个项目主要是想达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但这次还有一个收获,就是搭起了中国摄影师的和美国国家地理之间的桥梁。当然,起初我们也曾想过本次活动能够得到精神、物质双丰收,但美国国家地理本身是一个公益性的机构,非赢利是这次他们与我们合作的前提之一,所以,很多原先的想法都没有实现。这次展览就完全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活动,所以在推进过程中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很多方面龙书记(展委会主任: 龙新民 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蔡部长(展委会常务副主任:蔡赴朝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北京市文化发展基金会常务副会长)、王部长(展委会执行主任:王学勤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北京市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都亲自督办,使展览在各个方面都力求完美。


黄先生(左)正向CCTV.com记者讲述阿富汗少女的故事

  记:据说,这次展览之中,美国国家地理在中国举办了首次摄影大师班,能不能具体谈谈?

  黄:这是美国国家地理在中国办的第一期高级班,中方一共30人参加,都是各省市自治区选送的顶尖的主任级摄影师。美方主讲的摄影师是麦可、文字编辑是苏森、设计师是彼尔,一共3天,半天讲课,半天拍摄轮流进行。然后系统挑选出拍摄的图片,一人选两张,编辑成幻灯。这些作品也许不是最好的,但符合他的图片套路。经过短期的培训,美国国家地理把他们的拍摄理念传授给了这些国内摄影师。他们认为这30个人就是30颗种子,以后会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所以,我们说,这次活动给中国摄影师和美国国家地理之间提供了桥梁。受训的摄影师们也都觉得不虚此行,在拍摄观念上有了很大的不同。

  记:您有没有意向今后在这种大型展览的同时推出一个网上展会?

  黄:我觉得这种方式现在时机还不是很成熟,因为东西往网上一放,就会出现很多被挪用的问题,将来会面临一些法律纠纷,这是我们都不愿见到的。不过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反过来想,就是说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搜集选拔我们的图片精品,推荐宣传优秀的中国摄影师。做一个平台,让国外媒体和民众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摄影师。

(编辑:陈玥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