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揭开北极神秘面纱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14日 15:16
(记者:万昆 汪成健 魏毅)北极地区通常是指北纬66度33分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的绝大部分水域、格陵兰岛、冰岛等岛屿以及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的北部地区,总面积约2100万平方公里。其中北冰洋面积占1478.8万平方公里。北冰洋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正对北斗七星的海洋。
北冰洋是一个近于半封闭的地中海。它通过挪威海、格陵兰海、加拿大北极群岛间各海峡和巴芬湾同大西洋连接,以狭窄的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
北冰洋是世界四大洋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浅的一个洋,仅为太平洋面积的1/12。平均水深1097米,不到太平洋的1/3;最大水深为5499米,仅为太平洋的1/2。
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之一。由于北极大部分面积是海洋,因此,北冰洋海冰、洋流和气团变动直接导致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活跃。在人类面临生存与发展这一共同命题的今天,探索解析北极人地关系更显其重要。北极酸雨和烟雾等环境污染已开始向中低纬区扩散,我国也已受其侵害、研究北极的变化机制以及途径,可以为我国二十一世纪生存环境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1990年,8个环北极国家成立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1996又成立了政府间的北极理事会,几乎所有北半球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北极研究活动。我国于1996年加入了该组织,成为第16个成员国。1999年7月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途径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先后在楚科奇海、白令海、加拿大海盆和北冰洋浮冰区、多年海冰区进行了大洋综合调查和冰区综合考察。科考队在北纬75度附近建立了联合冰站,进行了长达7天的海—冰—气—生物综合观测。科考队还在飞抵最北点——北纬77度18分处后,进行了作业。
这次考察获取了大量的科学样品和观测数据,根据初步分析,科学家已经获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和创新性的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