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背后的故事》

□在摄影术没有发明之前,人们所了解到的事物,是间接而不完整的。其不足的部分要靠想像来弥补。这样一半靠想
像得来的知识,便难免有不准确的遗憾。譬如说很多人都对西藏感兴趣,光靠文字来了解西藏,终归觉得很不够,终归
觉得还是欠缺点什么,有了照片,就不一样了。有了照片,西藏的雪山湖泊,西藏的宗教、西藏的人的生活,便尽入我
们的眼底了。

□一帧好的照片,不仅使我们直观的看到缤纷的世界,也使我们可以直达人的心灵。《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之所以有
今天的巨大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在2/3的版面中,都采用高质量的摄影照片和插图。因为他们相信"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
故事"。

□我现在正在拍摄的这部片子,就是在讲一张照片的故事。这张照片,是66年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一群年轻人和一
个与他们同样年轻的祼体模特儿一起拍摄的,在拍摄这张照片的近二十年前,这所学校的校长刘海粟和他的老师以及学
生们,第一个开创了在我国美术学校的课堂上,使用人体模特儿写生的教学制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美术教学上使用
人体模特儿写生以后,立即遭到社会的非难与谴责。谩骂与恐吓纷纷而来,但刘海粟和他的老师及同学们不为所动,仍
然坚持使用模特儿。在拍摄这张照片的十年以前,社会对他们的围攻达到了顶点。因为当时的上海县政府加入进来了,
当时江南五省督军,军阀孙传芳也加入进来了。他们或围逼、或劝诱,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逼迫上海美专放弃人体模特
儿写生这门课。在这种泰山压顶的巨大压力面前,刘海粟和他的老师及同学们仍然不为所动,他们一直坚持到要来查封
之前的最后一刻。他们这种为捍卫艺术的纯洁和学术的尊严而与强权抗争到底的硬骨头气概,让我们到今天,仍感觉钦
佩!正是有了这样的背景,这张照片才更显出了它不凡的意义。

□这张照片里的人们,是那么的年轻。最前面那位抱膝而坐的老师,也才三十出头。照片中间那位赤裸全身的女子,
你的勇气好让人可敬!但你毕竟是害羞的,你为什么要转过头去呢?你是为了怕受到伤害吧,但愿你后来过得好!

□在我的眼里,这张照片既体现了一种和谐的浪漫气氛,也充满向社会宣战的无畏精神,真是弥足珍贵。

□在接拍这部片子之初,并没想到要从这张照片入手。当时我们只知道,二十世纪初的上海,有一件很轰动的事情,
就是那件在文化史和美术史上都很有名的"模特儿事件"。我们当时只想把这件事情表现好,但深入研究之后却发觉,整
个那场"模特儿风波",由于年代隔得较远,可供电视表现的东西不多。而且这件事情在很多文章及著作里都有详细的描
述,再拍似乎意义不大,因此我一度产生了放弃这个选题的念头。就在这时,我突然想到,上海美专当年那场围绕人体
写生所产生的风波,除了为维护学术尊严而奋斗,说到底,其实也是对人的真性情的一种维护和关怀。我为什么不可以
从这张照片入手,去关心这些人的故事和命运呢?要知道,正是有了他们的不羁和无畏,才能干出那样有声有色的行动
啊!我的想法,也得到了制片人王新建和主编盛振华的支持。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事,使我的想法更坚定了。今年五月
底我到上海踩点时,了解到与这张照片有关的一件事。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老师刘大鸿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画家,
1996年,法国时尚杂志《MADAME》的两位记者在上海拍摄上海专栏的时候,找到刘大鸿,要他找来模特儿,按那张照片
的原样作一个完整的再现。这件事后来没做成,但这张照片也从此在刘大鸿心里留下了印迹。于是我想,何不把他请来,
以他的寻找为线索来追踪这张照片呢?经与他协商,刘大鸿欣然同意。我们的摄制组也就组成了。当时决定按两条线索
的结构方式构成此片。即再现二十年代那场模特儿风波是一条线,寻找照片中人物是另一条线。两条线呈平行交叉结构。
后来,制片人王新建决定加重寻找照片人物这条线,那场"模特儿风波"只作为一个大的背景。

□7月9日,我们开始了拍摄,在历经了对北京、南京、上海、长沙的追踪拍摄以后,我们却发现,收获甚微。到目前
为止,我们找到的唯一一位活着的人,是照片第三排正中紧挨着那位模特儿的男子。他叫刘抗,是当时上海美专的教授。
刘抗现在在新加坡,今年92岁了。由于我们没法去新加坡,就只好对他进行了电话采访。

□另一位找到的人是照片第三排最右边的女同学,叫凌琳如。但她已去世近十年了。我们只找到了她的姊妹和女儿。

□照片中的人,是上海美专第十七届毕业班的同学和他们的老师。这个班的学生,难道真就再没有活着的人了吗?

□在经历了二个多月近千公里的寻找后,摄制组回到了北京,刘大鸿也回到上海忙他自己的事去了。但我们突然发现,
我们的拍摄却难以结束。因为观众最感兴趣的故事――即那位模特儿后来到底去了哪里?我们没有找到。

□我们决定继续找下去!

□就在今天,上海《文汇报》传来消息,他们同意登报帮助我们寻找。央视国际网站也将替我们做一个专页,以寻求
网友的支持。

□在这段拍摄几乎陷入停顿的时间里,我在想,我们的寻找很可能是没有结果的,毕竟时间已过了66年,毕竟我们跑
了近千公里。在7-8月近40℃的高温里,在太阳炙烤,常常感觉就要中暑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很少收获。那我们在找什
么呢?我们这样苦苦寻找有必要吗?

□但是我知道,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寻找。人一生下来,不就是在找吗?找工作,找爱人,找理想……只不过看你侧重
什么罢了。

□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老上海美专的那些人,他们其实也挺为自己毕业后的饭碗发愁的,但是他们并不看重这些。
他们一心只为他们艺术的理想而追求,而抗争。刘抗对我们说,他觉得"这张照片很平常,没什么"。那为什么那么平常
容易做的事情,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却反而很难呢?他们当时的单纯,他们当时的浪漫,他们当时为理想而蔑视世俗的
情怀,是不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呢?

□追寻那逐渐远离的理想

□追寻那久已逝去的情怀……

□这,正是我们要做这部片子的真义!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毕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