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人在旅途   


—个人的海边

汩汩香江幽幽情

云浮高黎贡

漂流南溪河

寻觅西南古道

千岛湖之恋

西山情缘

这样的旅行

太白雪峰

广昌路上看莲

无限风光在“武当”

海南尖峰岭热带雨林探险记

乌镇人有真知灼见

令人感动的黄山

丽江!丽江!!

难忘探险

石人山游记

阳光中的香格里拉

旅游的遗憾

侨乡水碓

罗平的湖

野餐摆龙湖

泸沽湖旅行散记

华山的雪

善觉寺琴蛙

晚餐上的“泼水节”

信游峨眉

寻常山水也醉人

岳麓山的秋天

森林,你在哪里?

夏日青海湖

洗象池猴王

魂牵梦萦白马人

浅醉咸亨

游五星湖

武夷深处有仙境

太行林海

魅力贵州游

疯狂西游海螺沟

漫步普者黑田园

路过火焰山

海风伴我港澳行

游向遥远的响沙湾

山溪兼胜的五泄

秋游杭州

独自去旅行
蚶江笔记



    六胜塔
    
    石狮市的蚶江镇辖区有蚶江港和石湖港,均为古港,居于泉州湾的前沿,宋代的时候就相当繁荣,元代的时候尤盛。这里至今仍可见到宋代所筑的码头、渡口的遗址。据熟悉当地和整个泉州地域的历史文献的一位友人告知,为了适应当年兴旺的中外商贸之所需,当年所建造的古道古桥亦有遗址遗物可寻。蚶江有关宋、元时的海外贸易以及中外文化、宗教诸领域的交流所遗存的古迹和文物,当然远不及泉州市的繁富,但作为古港,其所具有的古代贸易港的文化气质,好像只能从历史中去感受,又好像从当前生活环境间也能够直接有所感触,在这一点上,与泉州似是一样的。
    
    我曾于今年元宵节访问位于石湖港金钗山的一座古塔。这座塔史称由宋代高僧祖慧等募缘所造,为石塔,俗称六胜塔。此塔历经兵毁雷击,元代重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加修葺。塔高三十多米,五层仿木楼阁形式,每层有塔门和佛龛,龛内置佛像,此外还有天神、力士等的石雕。据称,仍保持宋元时的建筑艺术原状。那天,海风大且烈,不便登塔眺望海景。我乃执意观赏此塔之整体结构和诸佛像诸天神、力士的造型,以感受数百年前不留姓名的建筑师和雕刻家的艺术心智。造此石塔,当然是佛门的一项盛举,但又产生由此延伸出来的多种意义和存在价值。譬如,它是作为一种古代珍贵文物和杰出艺术品而存在;它可视为宋元时的海外交流和当地商业经济发达的实物见证;它是自古便为泉州湾中外海船的航标而存在,等等。此塔的价值显然超越了礼佛的原始意义。
    
    我有一个设想,由政府邀请专家规划和设计,将六胜塔周围浇注水泥巩固塔基,将现有小路拓宽成水泥路,与通往港口的大道接轨,把这个地方建设成为一座海滨公园,成为当地老百姓、码头职工、外地游客前来观赏海景、品尝海鲜、度假休闲的好去处。近日,有人造访六胜塔后告诉我,塔周围不仅铺了草坪,而且有花岗岩的围栏,还铺了水泥路,已成为初具规模的公园。从这一点,也可说明蚶江镇的变化至为可观。
    
    古街
    
    地方志称,蚶江在宋代已成为民居稠密、番船过往频繁的港口。它至今存留一条古街,原先形成于宋时。这条“宋街”,当年的繁荣景象如何,有无外来商贾、外邦宗教信徒或传教士在此居留,乃至终老在此,志书或地方传闻均未提及。这且按下不表。且说,清顺治十八年(1662年),清政府在沿海各地执行所谓“迁界”的政策,即划一界线,将原居住于滨海的居民户强迫内迁至界线以内地区。如此,蚶江这条古街沦为废墟。清康熙二十二年(1684年)复界,蚶江始于迁界前的遗址重新恢复街道。所以,我们现在所见的这条古街,称之为“清街”何尝不可。但也经历三百多年的岁月了。
    
    此街长不及四百米,街道狭窄;路面听说原以碎石铺成,现在所见的是石条或石砖。两侧皆为低矮平屋;作为商店来看,铺面可谓又窄又小。偶尔见到三五平屋,上有筑以木栏的阁楼。这大概就是清代滨海港口市街的格局、模式?至今似乎还散发一种古代的商业气息。这条古街未被“改建”,因为留下这样一道历史景象,是合适的、必要的。蚶江另辟一条新街,其所体现和传达的当然是当代经济发展的面貌和商业信息。
    
    行至古街接近街尾时,见到有一石墙内出现一个小小的神龛,神龛中间供奉一只小石狮,香火不断。这只古代的小石狮的造型,显现强烈的现代派色彩。这便是小石狮既有高度的夸张与变形,又有东方艺术的写意性格,更具有重视作品的内在之神似的品质。现在,这只小石狮还作为一种民间神物而被尊崇,还作为一种地域性的独特的古文化和艺术品而流传于世。
    
    厝仔村
    
    厝仔村处于宝盖山北麓,原为一座小村庄,种地瓜、花生和稻谷,人均收入不及百元。这样的小村庄,其房屋大多数是平屋,低矮、破旧;村路往往是泥路,遇雨天路面泥泞难行。正是对其过去只能设想其贫困状况的小村庄,现在看来是处处为我一时无法以笔墨描绘其富裕状况的地方。原名“厝仔村”,如今人们把它改称“别墅村”。“别墅村”的村路为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水泥路,路面宽敞又整洁。路旁与“别墅”的连接处均为草坪,绿树成荫,多数种植亚热带的棕榈科植物或刺桐树。一座座别墅错落有致地、分散而又相对集中地屹立在这个村庄里,形成一种处于田园间的新型的住宅区。这些住宅的造型设计、建筑材料、内部装修等都含有都市高级住宅的性质。这几十幢别墅均为四层楼房,外观造型未必相同或相近,真是“多元化”的,但每座别墅均有阳台和宽敞的铝合金大窗户,周围都开辟草坪且种树。这个“别墅村”又给我以一种显现闽南民间乃至东方民俗的传统色彩的印象。我见到各户门前有的贴着春联,有的挂着红灯笼。在我的印象中特别感到亲切的是,我在一家农户的别墅前,见到在草坪中央有一口围以石栏的水井,现在不用吊桶提水,而是用抽水机将井水抽到屋顶的水塔,通过自来水管流往各层,每层有水龙头的,一打开龙头,井水哗哗流出,还比大城市的自来水清净。
    
    这个村庄,现在人均收入达六七千元。其“致富之道”,据说是在耕地不抛荒的情况下,种果树,养淡水鱼,发展畜牧业和商贸业;还有一条很重要的思路是,利用侨乡优势,大量引进外资兴办工业。我以为蚶江镇厝仔村的致富之道,很值得有关专家的关注和探讨。(郭风)

责编:王卉 来源:人民网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