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人在旅途   


难忘探险

石人山游记

阳光中的香格里拉

旅游的遗憾

侨乡水碓

罗平的湖

野餐摆龙湖

泸沽湖旅行散记

华山的雪

善觉寺琴蛙

晚餐上的“泼水节”

信游峨眉

寻常山水也醉人

岳麓山的秋天

森林,你在哪里?

夏日青海湖

洗象池猴王

魂牵梦萦白马人

浅醉咸亨

游五星湖

武夷深处有仙境

太行林海

魅力贵州游

疯狂西游海螺沟

漫步普者黑田园

路过火焰山

海风伴我港澳行

游向遥远的响沙湾

山溪兼胜的五泄

秋游杭州

独自去旅行

听天籁之音到怒江

逍遥游水乡

韶山的魅力

莫干山的绿

钟秀山鸟语

千古绝唱话“西厢”——游晋南永济普救寺

药灵山怀古

甘肃武都探洞记

盛夏四川日记(二)——重返四姑娘、重返成都

盛夏四川日记(一)——重返四姑娘、重返成都

放歌川西北高原

在梅里雪山下

武夷的秋天

望湖看荷去

天山的诱惑
丽江!丽江!!



    一路狂奔
    
    2001年的春节,很是忙碌,先是在年前,搭乘13个小时的飞机,飞往加州,只呆了9天,就飞回北京,然后奔赴云南丽江,停留5日,再赶往深圳。
    
    一路狂奔,不知到底要奔往何处?
    
    只要见到飞机,就恶心得开始头昏脑涨。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居然喜欢了丽江,并且深刻地记忆住了。
    
    仿佛这趟的云南之行是注定了似的,在加州各处接待我们的朋友大部分来自昆明,不断地谈起有关云南的种种。在一起说云南话,吃云南的米线,所以一直觉得离云南很近很近,恍惚伸手间,云朵已揽入怀中。
    
    带着如此的情怀,到了云南,发现它与加州的天气惊人地相像,不知道加州的那些朋友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选择了加州?选择了这种天气的加州,就意味着靠近家乡?
    
    加州的阳光灼人,没有带防晒用品,没有戴墨镜,眼睛被轻度灼伤,无论睁开还是闭上,瞳仁和眼眶,总是生动地疼,不依不饶地,好像就要失明一样。
    
    本想回来后好好地保养眼睛,不读书,不看报,不看电视,却又到了丽江。刚有点儿缓和的眼伤,在阳光甚于加州的丽江,越发地加重了。
    
    疼着,但庆幸自己来到了丽江,丽江古城。
    
    古城
    
    从我们所住的玉龙花园酒店,走两分钟的路就能钻入古城,迷失在古城迷宫样曲曲弯弯的小路上。
    
    与我同行的同事,第一次站在古城的古桥上,激动得一个劲儿地发抖,不停地说,简直太像是假的了,太不真实了。
    
    现在的古城,已经充满了旅游的气息,各色人等,连那些开着小铺子的人,都带着对待游客的心情与态度。但透过这些满是塑料味道的外貌,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触摸到关于久远,关于往事。
    
    每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进入古城。在那儿,往返,看各家的炊烟,也看各家的店铺,跟人聊天,也跟人讨价还价,像个真的生活在那里的人那样,闲散地一趟又一趟地往返于这边和那边,这里和那里,乐此不疲,置胸闷气短吃不下饭的高山反应于不顾,依然游走其间。一直不爱行走的我,从来没发现,走路原来是这样一件荡漾的喜事。
    
    偶尔看到有人家古老的木门上,大大地书写着:呜呼!或者:哀哉!问当地陪同的人,他们说,这家死了人。这是他们的古风,沿袭至今。
    
    连我们匆匆流连的外人,都不免驻足片刻,在心中替他们默默祈祷片刻,希望他们安详。
    
    余家阿妈
    
    此次丽江之行,是为一部戏而去,写纳西女人的。制片人带我们去体验生活。一向最反感此道,但听说了无数梦里梦外有关丽江的故事,这次也就半推半就地应承下来。不但没有失望,相反倒出乎意料的曼妙,于是,还没有回来,就对同行的同事说,等你们拍戏的时候,叫着我一起再来。
    
    说是体验生活,其实就是到处走走,看看,聊聊,而已。
    
    经人推荐,来到古城有名的余家花园。
    
    这是一户汉人,经过几代人的演变,已经成了纳西人家,是丽江有名的商人,上下茶马古道多次,为丽江人做了不少的事情。现在的余家人散落在从海外到北京到昆明等地,时常地回来,探望家乡。
    
    我想,惟一代表了家乡的是余家花园的女主人杨树春老人。
    
    也因着她的关系,余家这个颇大的家族,至今没有分家,而是靠她与小叔子的儿子在一起苦心经营着这家客栈。
    
    这是个看上去神定气爽的老太太,八十多岁的年纪了,目光炯炯,问你话和等你回答,都定定地望着你,直望到你的心窝窝里面去。
    
    看得出她年轻时候的漂亮,当然不是我们现在的所谓的美人标准,而是那种朴素的而且经历过风霜的好看。
    
    跑去她那儿聊了两次,一次是一大帮人,泛泛地讲了些家常,问起她的婚姻,她居然以非常西方的逻辑回答:我对我的这一生一点儿都不感到遗憾。
    
    现代的我们,谁敢这么脸不红心不跳地说,我此生无悔?反正我的腿肚子会发软。
    
    另一次,是我一个人,和当地的一个做我们翻译的女孩子。靠着这个女孩,我们聊了许多,也没有具体到哪儿,隔着语言的隔膜,彼此还是有点儿羞涩。
    
    她说了三句话,令我记忆犹新:一,富人家的女人,只会更辛苦,无论主人还是下人,因为需要照顾的事和人更多,这与我们幻觉中穷人与富人的概念完全不同;二,人一辈子总得吃苦,早不吃晚也得吃,不吃苦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三,谁又知道明天谁又会怎么样呢?
    
    虽然有前言,也有后语,可是单单拎出这几句话来,也够铿锵的了。
    
    她一再地对我们讲,她没有文化,不识几个大字,可是读过许多书的人们,又有几个能明白她说的这些貌似简单的道理呢?更何况要他们说出这样睿智的话来。
    
    也许对我们来说,不过是个早就知道的公理,可在老人家的心里,却是千锤百炼靠煎熬历练出来的。
    
    瑞兴小吃
    
    瑞兴小吃的老板和厨师是同一个阿妈,负责收账的是她的丈夫。每天的午饭和晚饭我们都坐在她家小店门口的矮凳上,边跟她唠着家常,边看着她做饭,想吃什么,尽管地点,就像在家一样的轻松随便。偶尔客人多了,我们还起身去搭一把手,给客人端茶倒水。慢慢地,也就大概了解了她身世的轮廓。
    
    她的家也曾经是丽江的望族,她的外祖父常年经商,且颇有成效,丽江的铁索桥,就是当年她的外祖父出钱造的。看着她朴实勤劳的样子,那些过往,确实是真的往事了。
    
    她不哀怨,也不自得,更不炫耀。从容,笃定,有问有答,且不急不缓,丽江的女人,大多如此。她们站在生活的最前面,家务,挣钱,里里外外,撑起了这个民族三分之二的天。
    
    就像瑞兴小吃的阿妈,她的丈夫总是默默地坐在一旁。每当有客人要求打折优惠的时候,都是男主人望了阿妈,女人大度地做了决定,男人温和地照做。
    
    走在古城的街道上,时常会碰到背着背篓的纳西女人,穿了她们鲜艳的民族服装,在充满游客的拥挤中,显眼地勤恳着。
    
    而鲜见纳西的男人,以这样的面貌出现。
    
    我们就去过一个年轻纳西女孩的家中,是个暖融融的午后。家中的庭院很静,有五六条狗懒洋洋地趴在那儿,不情愿看见我们似的。她的父亲抽着烟,晒着太阳,坐在清爽的院子里,喝着下午茶。问起女孩子的阿妈,她阿爸平常地告诉我们,她在菜市场卖菜呢。
    
    听得我们这些在场的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年轻的女孩子爱华告诉我们,纳西的女人一直就是这样。
    
    打跳
    
    不得不说的情结,就是关于打跳。
    
    以前只是在有关的民族风光片中见过的围着篝火跳舞的情形,如今在丽江亲眼所见。电视中的打跳,所带给人的震撼力远不如自己的亲身参与。
    
    我们所住的酒店的门口,就是一个打跳的据点,逢一、三、五、六,就自然地有许多人聚集到篝火的周围,自然地手拉起手来,随着音乐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舞步。
    
    起初我是不肯加入进来的,大概是文明过多的缘故,害羞,或者过于自尊。但站在局外,看着他们围成的圆圈,内心没来由地温暖,于是在同事的怂恿下,怯怯地钻了进去。立刻就有人自动地走上前来,拉过你的手,将你化为圆圈的一部分。原来害怕自己的笨拙,但是一旦放松了心情,排除了各种杂念,心中只有音乐的时候,自己的身体就能够迎风起舞了。
    
    我跳了两个晚上,我真的将在城市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都抛在了脑后,而将自己还原成一个最简单的个体,从未有过的轻松与曼妙。
    
    记得第一个晚上,牵我手的人,是一个大概只有五六岁的小姑娘,她耐心地教着我怎么迈出每一步,因此我学得还挺快,我都被自己的聪明感动得要命。
    
    舞步并不难学,只是无论怎么样,都跳不出他们民族的那种状态。跳得再好,一眼望去,怎么都是个外来的人。
    
    同行的人,几乎打跳上瘾,每每坚守到深夜最后一刻不说,即使回到酒店,他的脚步,依然在听从着内心的音乐,而跳个不停。
    
    他甚至告诉我说,连梦里,响彻着的,都是打跳的节奏。
    
    归家
    
    回到北京,我就跟话痨似的,见到谁都跟人大说特说丽江的如何。有的人兴奋地听,有的人显得平静,有的早已经去过的人,则表示出与我同等心情的激动。
    
    凡是去过丽江的人,好像还没听到过哪一个说它的不是。有的人更说,天堂不过就是这个样子。
    
    知道有许多的人,本来是去旅游的,可一到了那儿,就奋不顾身地留了下来,再也不肯归来。
    
    在丽江,就碰到过许多这样的人。我买了无数块丽江土布的小店的老板,就是这样的例子。他们来自山东,玩了几天,就把孩子接过来,租了个门面,楼上睡觉,楼下就做起了生意。不知道生意好坏,也不知道是否大富大贵,反正他们过得挺自在愉快。
    
    拉拉杂杂写了这许多,我知道,丽江其实是不可言说的,说出来的,不及它几分之一的好。(张人捷)

责编:王卉 来源:人民网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