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国家地理报道


SARS改变旅游之——六大猜想
05.26 09:53


    
    猜想一:“黄金周”情结可否终结?带薪休假何日实现?
    
    如果没有非典,旅游部门这几天该弯着腰点票子,媒体又该第N次的“盘点黄金周”了,可是,今年的第一个“黄金周”空前暗淡。
    
    北京旅游局发布的消息称:“五一”期间,北京市旅游区(点)共接待游客19万人次,同比下降95.5%;旅游收入同比下降99.1%;全市三星级以上饭店客房出租率仅为7%。10个远郊区县167个旅游区(点)关闭143个,占86%;坚持营业的旅游区(点)接待人数也大幅度下降。全市各区县的民俗接待户全部停止接待游客。世界卫生组织3月15日发出“全球旅游警示”后,36个国家发布了“劝诫令”,要求本国国民不要来华旅游。四五月份间已经预定的来华旅游团队绝大部分被取消……
    
    自从实行长假以来,景点、旅行社只要搞好五一、十一、春节“三段式”,一年就吃喝不愁。只要赶上长假,再烂的线路也会报名踊跃,再破的景区也是人头攒动。经历了几次井喷式的消费以后,这种集中式突击式的消费方式广为诟病。人们发现,对那些没有灵活假期的游客来讲,黄金周出游往往是价格翻倍、质量缩水、纠纷频出。所以,呼吁我国尽快实行带薪休假的呼声从此不绝于耳。
    
    SARS的发生给了“带薪休假”一个更有力的新理由:既然人群过分聚集会增加发病的概率,“黄金周”这种多多少少还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休假方式是不是也应该终结?千呼万唤的带薪休假是不是会来得更快一些呢?
    
    猜想二:嫌贫爱富、舍近求远的大旅行社会不会爱上“芝麻”?
    
    郊游、国内短线、国内长线、出境游、入境游……对旅行社来讲,企业利润大小与目的地的距离成正比。所以,大旅行社一向是
    
    舍近求远:“我卖一个澳洲游能挣1000多元,可弄一个昌平旅游,也就挣30元。你说,我愿意做哪个?”
    
    一样是在旅行社里做事,做国内游的就是没有做出入境的牛。
    
    因为嫌贫爱富,所以舍近求远。大社抄的是“西瓜”,京郊游、周边游主要由一些小旅行社来“拣芝麻”。
    
    但凡事皆有两面。都说旅游行业是脆弱的行业,可是,脆弱的程度又有所不同。旅游产品的距离越远风险越大,越脆弱。今年以来,各大旅行社率先“瞎”掉的就是入境游市场,然后是出境游、然后是国内长线、短线、周边。今年五一北京人最有人气的“旅游景点”是市区公园。五一当天,陶然亭公园门口的车能排出二里地。
    
    回溯以往,不管是“9·11”还是登革热、不管飞机失事还是巴厘岛爆炸,受打压最快、最大、最久的都是出入境旅游。
    
    “嫌贫爱富”是企业的本能,所以,大型旅行社舍近求远符合市场规律。但经过非典之后,这种观念也许会有所改变。近距离旅游虽然利润空间小,但“蚊子虽小也是块肉”,而且它的“抗打击”能力强。
    
    其实,大社“屈尊”介入短途旅游市场,在非典之前已露端倪。中青旅从去年开始就力推大巴周边游,到山西的大巴游产品已经相当成熟,如果没有非典的话,五一期间山东大巴游就会推向市场。
    
    长江三角洲的旅游资源丰富。近日,有消息说,这一区域的旅游部门正准备大力促进区域内旅游产品的开发。他们算了一笔账:一年的长假期只有三个黄金周,而大周末却有50多个,周末在区域内进行近距离旅游将是大部分人的必然选择。他们认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居民的旅游消费欲望和支付能力比较强,其旅游消费也将全面普遍化、大众化,区域内旅游将成为该地区最主要的客源市场。而区域外(包括国内其他地区和国外)居民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因属于中远程旅游,受时间和费用影响,数量不可能与该区域内相比。
    
    放眼全国的旅行社业,北京官气最重,南方更贴近百姓和市场。所以可以预料,重视周边、重视区域内的旅游产品,必成气候。
    
    猜想三:小旅行社会不会纷纷倒闭?旅行社会不会大洗牌?
    
    毋庸讳言,非典使旅游行业遭遇重创。旅行社业之间的竞争也是出了名的残酷和不规范。受此迎头痛击,有几家旅行社扛得住?旅行社业会不会经历一次大洗牌?
    
    近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深受非典打击的行业。国务院5月7日明确提出“对民航、旅游、餐饮、商贸、出租车等受影响较大的行业,采取减免行政性收费和适当财税优惠政策等措施给予必要的扶植”;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专门发出《紧急通知》,决定自2003年5月1日起至2003年9月30日止,对受“非典”疫情直接影响比较突出的旅游、民航等行业实行减免营业税、公用事业附加、养路费、客运附加费等税费的优惠政策。
    
    为了“救市”,国家不仅减钱,还发钱呢!
    
    5月19日,国家旅游局和财政部研究决定暂时退还旅行社部分质量保证金:只经营入境旅游业务的国际旅行社退还40万元质量保证金;同时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国际旅行社退还100万元质量保证金。
    
    尽管各旅行社要在明年年底前将本次退还的部分质量保证金如数缴还,但中旅总社的一位工作人员还是兴奋地对记者说:“这真是一场及时雨一笔救命钱!”
    
    由于非典的打击,京城旅行社现在基本处在半歇业状态。记者采访发现,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对于非典造成的行业不景气,普遍存在着一个心理承受的底线,这个底线是今年“十一”。
    
    “旅行社这个行业进入的门槛低、投资小,基本不用什么固定资产,一个门脸儿支一张桌子就能开张。所以,即使是一些小社,一两个月之内也不会出现纷纷倒闭的情况。但是,如果形势到十一还没起色,一些小旅行社可能就会连房租都付不起,恐怕就只能关门大吉了。”
    
    大社肯定会比小社能扛,但是,他们可能会面临另外一种风险——
    
    猜想四:旅行社从业人员会不会“大逃亡”?
    
    旅行社之间人员流动一向非常频繁,往往是几天不见,再聚会的时候大家就得重新交换名片:人还是那个人,不过“东家”换了。不过,这次非典打击的是全行业,谁都没放过。它对旅行社从业人员心理上的打击也不可小觑。
    
    当记者询问一家大社的工作人员,这些天歇在家里有没有反思点什么?没想到得到这样的回答:“五一我一直休息在家,我们要到月底才上班。上班以后估计很长时间也不会有业务。我知道旅游行业脆弱,可是没有想到它竟然这么脆弱。这些天,我反思的结果就是:这个行业不可久留,我得给自己想想退路了。”要知道,平时这位可是相当的敬业的。
    
    现在,绝大部分旅行社的职员拿着一半或更少的工资在家休息。另一个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他对忍受这种日子的最大限度是一年。
    
    “我30多岁了,要动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我的‘忍耐限度’还长点。是不是还要在这个行业里呆着,对我来讲,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看它有没有希望,有没有前途。我始终认为,长期来讲,旅游肯定是看好的。可是你也知道,旅行社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二十来岁的小孩儿,这个年龄对企业几乎没有什么忠诚度,而且他们转型转行也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一批人跳槽甚至放弃这个行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猜想五:在线旅游会不会乘势而上?
    
    海南春秋旅行社总经理王鹏程介绍,“五一”期间,该公司海南游网站浏览人数上升三倍。与时俱进,他们也在自己的网站上尽量多玩一些花样以吸引眼球。海南珠江国旅在网上的相关论坛里聘请了“网上导游”,为游客答疑解惑,“五一”接待的“网上游客”比往年多了5倍。
    
    其实,即使是在当年网络行业成为泡沫,IT业变成“挨踢业”的悲惨日子里,旅游网站也是最先开始挣钱的。事实上,不少年轻人在出行之前已经习惯在旅游网站上搜集目的地的旅游资料,寻觅出游旅伴,交流旅游心得。他们在网上订机票、订房间,拿到的价格折扣并不比从旅行社报名参团小。
    
    显而易见,即使SARS很快过去,率先“活过来”的也是散客旅游而不是团队旅游。毕竟,对“人群聚集”“密切接触”已经害怕的人们对成群结队的团队旅游,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顾虑重重。所以,非典会促使更多的人将网络而不是旅行社作为中介,许多业内人士不持异议。同时,对一些语言能力不成问题的人来说,出境游时更多地选择“自由行”产品也在意料之中。
    
    猜想六:会不会催生同业互助和民间自救?
    
    非典对香港经济打击沉重,而旅游业早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4月份至今,香港的入境旅客量较去年同期下跌七成,部分五星级酒店的入住率更低于一成。
    
    但是,在SARS肆虐期间,香港旅游同业之间表现出的精诚协作、共渡难关的精神却在显示力量。香港的旅游、饮食行业和国泰航空公司,五月联合推出“黄金月”促销活动。活动内容为,市民参加香港本地游消费并在指定餐厅消费,在一个月内,只要累积满1000港元,就可以凭单据到指定航空公司买到特价机票。香港旅游业议会执行总干事董耀中说,就算只吃一碗鱼蛋粉,只要有单据就可以加入累积。
    
    据介绍,国泰航空公司已准备了数千张特价机票,而港龙、维珍、联合及西北等航空公司都有兴趣参加这项活动。据悉,特价机票的价钱相当“震撼”:400港元往返台湾,1000港元可飞日本、1800港元飞加拿大等。
    
    ——注意,所有这些并不是政府行为而是企业行为,不是政策“托市”是同业之间自救互助的民间行为。
    
    反观内地,政府部门对旅游行业出台了许多扶危解围的政策,但行业内的互助协作却至今尚无迹象。如果说内地的同业之间惯于竞争,却缺乏合作精神有些言重,但内地旅游业的同业组织基本“未发育”确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冠以“协会”名目的机构往往不过是翻了牌儿的二政府,这些部门的工作往往不仅不能很好地为行业内的企业服务,个别恶劣的甚至会利用自己的“业源关系”千方百计给企业出难题,为“寻租”而设租。一句话,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组织。指望它们在此危难之际站出来,扮演一个沟通和协调的角色,基本没戏。(得得卜向东)
  


发表评论 


责编:王卉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