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国家地理报道


让我们离野生动物更远一些
05.09 14:32


    中外研究人员发现,非典“元凶”———冠状病毒变种有约29730个碱基对,它与禽类的冠状病毒最接近,此外依次是鼠类、人、火鸡、猪、猫等的冠状病毒。非典病毒源自动物吗?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实这一点。不过,回顾人类历史,我们会发现人类从动物身上感染致命病毒的事例屡见不鲜。专家呼吁:为了野生动物的自由生长,也为了人类自身的身体健康,让我们离野生动物远些,更远些!
    
    人类1/3的传染病是与动物共患疾病
    
    中国科学院院士、病毒学家毛江森说,病毒往往潜伏在野生动物,特别是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身上,一旦条件成熟,这些病毒就可能侵入到人群之中。一些病毒对动物影响不大,但对人类却有很高的致病性,甚至出现很高的病死率,黄热病、埃博拉和艾滋病就是著名的例子。最初,这些病毒只在猿猴中传播,而且病死率非常低。后来由于人类“侵入”原始丛林,这些病毒就传给了人类。
    
    在艾滋病研究方面成就突出的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在其新著《关于野生动物传染人类疾病的病理分析》中也指出,野生动物凭借恶劣的生存环境来逃避人类的捕杀,这些地方很容易滋生各种病毒。由于近年来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致使这些本来藏身于野生动物体内的未知病毒得以在人类中传播。野生动物为什么不会被病毒所害?这是因为野生动物在长期与恶劣环境的抗争过程中,自身已经产生了对病毒的免疫抵抗能力。但是人类生活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对抗病毒的能力自然比动物要差一些。
    
    动物可以把病传染给人,人也可能把病传染给动物,这方面也有很多先例。例如人类的麻疹、感冒和结核等传染病,曾经传染给了非洲的野生猕猴和猩猩。据统计,人与动物共患的疾病常见的有几十种,人类有1/3的传染病是与动物的共患疾病。毛江森院士提醒说,虽然目前非典病毒的来源并没有得到最终确认,但是人们最好不要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而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非法捕杀、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依然严重
    
    在我国一些地方,吃野生动物成了一种屡禁不止的“时尚”,甚至被看作是“身份”的象征,连蝗虫、猫头鹰、眼镜蛇、蚂蚁等也成了饕餮之徒的美味佳肴,“野味”往往成为饭店、酒楼招揽食客的招牌菜。
    
    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对全国16个省会城市和5个地级城市的1381个餐厅、286个副食商场和218个集贸市场的调查显示,49.8%的餐厅、15.4%的副食商场和41%的集贸市场经营野生动物。被调查者中46.2%的人吃过野生动物。
    
    前不久国家林业局组织了一次“春雷行动”,以打击各地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在短短10余天时间里,全国共查处各类案件9000余起,收缴野生动物93万余只(头),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万余只(头)。从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可以看到,虽然近年来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但一些地方非法捕杀、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依然非常严重。
    
    专家们痛心地呼吁,人类应与野生动物保持距离,一方面,不要到它们“家中”打扰,保护好森林、湿地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另一方面,一定要改变吃野生动物的陋习,不要再把野生动物当作盘中餐了。
    
    保护野生动物从点滴做起
    
    人类与野生动物“零距离”,对人类自身的健康构成极大危害,对野生动物更是意味着灭顶之灾。
    
    全国政协委员、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指出,目前地球上野生动物的境况,可以用“严峻”一词概括。远的不说,就拿国内几种较著名的珍贵野生动物为例:生活在青海可可西里高原的藏羚羊10年前还有几十万只,但在一些不法分子的疯狂猎杀下,现在已不足7万只,并且还在以每年两万只的速度被猎杀;生活在长江里的白鳍豚20年前还有400头,然而最新统计表明,目前长江里的白鳍豚已不到20头,分布密度已低于一个种群能繁衍的下限;东北虎曾是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的森林之王,但近百年来,特别是近50年来由于原始森林大量被伐、人们的有意猎捕,野外生存的东北虎数量骤减,目前仅长白山还残存数只……
    
    让人欣慰的是,近些年来我国为保护野生动物进行了不懈努力,并且还在不断探索保护野生动物的新举措,例如从5月1日起,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野生动物产品、制成品及其衍生物开展了标记试点,此举是为了加强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市场管理,防止野生动物资源过量消耗。此外,国家林业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4月29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停止猎捕、出售、收购、运输、进出口野生动物,对驯养繁殖野生动物场所实行全面监控。
    
    那么,我们每个人能为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做些什么?梁从诫认为,“为环境保护出力,该从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不要因善小而不为。比如拒吃野生动物、不穿野生动物皮毛做的衣服,就能抑制盗猎者对野生动物的贪欲;不笼养野生鸟,就能减少野生鸟惨遭捕杀的厄运。”他强调说,“自然环境,正是由大家这些从身边做起的小事积累在一起,才逐渐改善的。”(记者刘毅)
  


发表评论 


责编:王卉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