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国家地理报道


陶然亭原来有座哪吒庙
01.14 10:59


    
    去过陶然亭公园的人都知道公园东南有一个山丘,但知道这个山丘上原本有一座哪吒庙的人大概极少。山丘原来不在陶然亭公园内,而是在永定门侧先农坛的西南角,西望陶然亭,北瞰黑龙潭(即现在的龙潭湖)。1952年陶然亭公园扩建时将山丘并入,同时将山丘上的哪吒庙拆除。由于哪吒庙本来不大,加之早已拆除,如今知道其存在的人便少之又少了。事实上,据史学家研究,那座哪吒庙与元代以来北京民俗传统中一项流传极广的传说密切相关,同时也折射了以往历代老北京人某种普遍的心理愿望。
    
    ■哪吒曾经打死龙王三太子,并抽去龙筋为父亲做束甲绦。乾隆初年的绦带行选择哪吒作为自己的祖师爷。
    哪吒庙建立在乾隆三年或四年(1738或1739),是当时绦带行会祭祀祖师爷的祖师庙。明清两个朝代工商业行会组织非常发达,京城行会组织的活动尤其活跃。每一行业大都供奉某一神灵作为本行业的祖师爷或保护神,并建立寺庙举行祭祀活动,由此来履行凝聚行业同仁、保护本行业利益的功能。绦带是古人服装和器具上使用的用丝编织成的带子或绳子,绦带行则是当时京城专门从事绦带生产的各种手工业行会之一。行会选择某一神灵作为自己的行业神,往往有许多虚构和附会的性质。不过,各种行会选择不同的神灵,也自有其一套理据,而那种理据,常常是某种民俗传统或民间传说的重要内容。因此,乾隆初年北京的绦带行选择哪吒作为绦带行业的祖师,背后一定有其民俗与传说的渊源。
    
    哪吒原本是佛教密宗中的一个人物,是四大天王之一的毘沙门天王的三太子,神通广大,尤其有降伏天龙的能力。随着宋、元朝代的更替,由于佛教故事本身的演变、道教传说的搀杂和各种小说笔记的渲染,哪吒的形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后到了明代,经过《封神演义》、《西游记》的演绎,哪吒的形象最终确定下来,成为中国民间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孩童天神之一。如今脍炙人口的哪吒闹海的故事,反映的就是明代以后定型的哪吒的形象。根据这一故事制作的动画片《哪吒闹海》,更是受到许多儿童的喜爱。在脱胎于《封神演义》的哪吒闹海的故事中,哪吒曾经打死龙王三太子,并抽去龙筋为父亲做束甲绦。乾隆初年的绦带行选择哪吒作为自己的祖师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根据这一故事。不过,这还不是深层的原因。选择哪吒作为祖师爷,其实应当是受到当时北京城家喻户晓的“八臂哪吒城”这一民间历史传说的影响。
    
    ■大都城在外城东西南三面各开三个城门,在北面开两个城门,人们解释为哪吒神的三头六臂两足
    
    “八臂哪吒城”的传说起源于元大都城的修建。根据史书记载,当时主持大都城修建的是精通天文历数和地理堪舆的刘秉忠(1216-1274,曾出家为僧,法名释子聪),他是按照《周礼·考工记》所记录的皇城形制来建造的大都城。大都城的特点是呈长方形,包括宫城、皇城和大城三重,尤其在外城东西南三面各开三个城门,在北面开两个城门。这原本与哪吒无关,但民间传说却认为大都城的形状是要模仿哪吒的模样。例如元末张昱在其《张光弼诗集》的《辈下曲》中说“大都周遭十一门,早苫土筑哪吒城。谶言若以砖石里,长似天王衣甲兵。”长谷真逸在《农田余话》中则进一步解释说:“燕城系刘太保(刘秉忠)定制,作哪吒神三头六臂两足。”哪吒城的传说由于元朝的灭亡和明太祖定都南京而一度销声匿迹,但随着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及后来《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等通俗小说的传播影响,有关哪吒的传说又在北京城广为流传。于是,到明末清初,再次出现了明朝开国那位神机妙算的军师刘伯温(1311-1375)建造八臂哪吒城的故事。迄今为止,“八臂哪吒城”的传说在北京城仍有流传。
    
    ■对于长期渴求水源的北京人来说,如果元、明、清三代北京城龙王庙的数量众多是一种直接的愿望表现,那么,哪吒庙的修建则可谓是一种曲折的反映
    
    元大都的建造本来与哪吒无关,明成祖迁都北京时重建的北京城更是与元大都的形状有很大差别,可是,从元朝到明、清两朝,北京城的人们为什么总是要将北京城与哪吒拉上关系呢?原来,这一民间传说和北京城历来缺水的生态环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由于人们将哪吒与元大都的建造联系在一起而产生了哪吒城的传说,因此,作为一位拥有巨大法力的守护神,哪吒在元大都深孚众望。每年农历二月在传说哪吒诞生的日子,都有许多信徒在大都举行盛大的庆祝和祭祀活动。而祭祀的内容不是别的,主要就是祈求降雨。从北京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来看,这应当是情理之中的。而下迄明清两朝,哪吒城的传说之所以经久不衰,哪吒之所以在北京城享有很高的地位,应当都与北京长期遭受干旱之苦有关。我们知道,龙王是主管降雨之神,而传说中哪吒的主要形象恰恰是具有降伏龙王的能力。因此,北京城的人们崇奉哪吒,无疑反映了他们饱受天旱缺水之苦而渴求一位能够开拓水源的保护神的心理愿望。
    
    表面上看,乾隆初年绦带行修建哪吒庙并奉哪吒为祖师,似乎是附会哪吒抽取龙筋做绦带的故事。但是如果了解当时哪吒庙周围的环境,我们也许就会捕捉到主事者深层的心意,了解哪吒庙的象征意义。事实上,当时的哪吒庙对面是黑龙潭,先农坛内也有龙王亭。哪吒庙在山丘之上,正与龙王亭相对,且居高临下,可以说正是哪吒降伏龙王故事的生动反映。对于长期渴求水源的北京人来说,如果元、明、清三代北京城龙王庙的数量众多是一种直接的愿望表现,那么,哪吒庙的修建则可谓是一种曲折的反映。
    
    考证指南
    
    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
    
    哪吒庙在陶然亭东南。此外,黑龙潭、龙王亭、香冢、鹦鹉冢,以及赛金花墓等历史古迹都在其周围。这些历史胜迹产生年代多早于陶然亭。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曾先后来陶然亭进行革命活动。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辅社”在京成员,集会商讨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会后在慈悲庵山门外大槐树前合影留念。(北溟)
  


发表评论 


责编:陈玥 来源:CCTV.com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