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国家地理报道


驱车走马西天山(五)——西天山野生动植物考察随笔
11.28 15:47


    
北方的相思树

    小叶白腊,叫起来挺拗口,它的保护区在一处河滩旁,如果没有专家带领我们,我们真会驱车而过。
   远远看去,它和我们见到的槐、杨之类的树似乎差不多。专家说,现在很多城市绿化用树都开始要小叶白腊,难怪我们眼拙。
    走进小叶白腊,一边随专家考察,一边自己也细细观看。
    小叶白腊,的确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它居然是雌雄不同株。雌树枝叶繁茂,上面还挂有一串串绿色的种子。而雄树就显得有点单薄。不过我们发现,很多雌雄树都挨得很紧,有些干脆,根部都连在了一起,好个亲密的样子!专家风趣地说,他们的夫妻关系可以说是最好的,一辈子在一起,相依相爱,生儿育女。
    我们的确看到几株树围有三两个人抱不过来的大树,雌雄相偎。周围有一大片比较年轻的树木,那就是他们的儿女。
    专家小刘说,几年前,我来这里发现有一棵雌树开始枯萎了,那棵雄树长得还可以。一般说这种树,抗病能力很强,从不遭虫害。这也是许多城市愿意引种的原因。过了几年,我再到这里,发现这棵树又活了过来。枯萎的地方又长出了新的枝杈。那棵雄树伸出长长的枝杈,穿过雌树杆,似乎要把雌树围抱起来似的。真奇了!难怪有人也把它叫北方的相思树。
    小叶白腊的树杈长得很直,而且十分坚韧。人们自古以来就是用它的枝杆作锄把。古代的兵器大量用它做刀枪的柄。
    过去我们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管枪柄叫“白腊杆”。是上了白腊,还是真有这样一种杆?多年的困惑今天终于有了了解。
    成语“揭竿而起”用的杆也许就是取自小叶白腊。
    “小叶白腊”,我们记住了!
   
    
陆龟最后的归宿地

    汽车一直向西直到霍尔果斯边境口岸,终于开始向东转了。我们再也不用像夸父逐日那样,饱受夕阳刺眼的光照。不过没高兴多久,我们发现朝阳的光线更强烈,好在最多半天。
    出了西天山林区,地势逐渐平坦,一路呈下坡趋势。霍城是我们这次动植物考察的最后一个点。这里有一个“四爪陆龟”自然保护区。
    这是我们考察见到的最古怪的动物。首先提到龟,总是会和大江,大河,大海相联系。在荒漠缺水地带居然也有龟的陆军亲戚。这不能不令人感叹造化弄人,佩服生灵顽强的适应能力。
    龟类的爬行动物一般每只脚上都长有五爪。而这种生活在荒漠地带的陆龟却只有四爪。(据说是为了方便挖洞)
    一处紧临公路的小荒丘,就是四爪陆龟的祖居。这块地方实在是小得可怜到家了。只有十几平方公里,光秃秃的一个小土丘。上面杂草稀疏,很难想象那个在海龙王帐下听令的“龟元帅”的后代,怎么会选择这样一块“不毛之地”?
    进了保护区,我们很快见到了四爪陆龟,它们正度过夏眠,开始从土洞子里面钻出来活动活动身子骨。这些陆龟有的个头还挺大,和农家用的粗瓷大碗差不多。
    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讲:“可别小看这东西,长到这般大小,起码也有三十多岁了。”他教我们数龟甲上的年轮。一圈为一年。数了数,还真有三十二、三岁,比我们这次来的一位记者岁数还大。
   “你应该叫它‘龟哥'。”我们又有了打趣的题材。
    四爪陆龟,比水里的乌龟要漂亮。在阳光下,它的颜色是金黄色的,身上的黑色纹路,循着生物对称平衡的原则非常艺术的分布全身。它性情极为温和,温和到了上面踩上一个80多公斤重的人,它仅仅是把头缩进龟壳里。
    它吃素,就是身边那些长得稀稀拉拉的杂草。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如今也遭到了灭顶之灾。
    听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讲,在20世纪60年代,这里的四爪陆龟还多得满地爬。他小时候到山里割草,顺手就可以抓一麻袋四爪陆龟。
    到了80年代,南边的人发现这种龟是“大补”,它的颜色金黄,象征发财致富,于是开始大肆捕捉。
    四爪陆龟除了龟缩到自己的壳里外,简直完全没有一点自卫能力。没过几年,它们就成了国家必须重点保护的濒危动物。
    我们了解了一下,目前也只有这不到十几平方公里的地方有它们的踪迹。根据估算,大约有一千多只。除此之外,其它地方就再也看不见这种温和的小动物了。
    我们总在说这种动物比大熊猫还稀少,那种动物比大熊猫还珍贵。如今,放在眼前的这些小生灵,整个物种也就区区一千只,这片荒丘,就是它们最后的归宿地。这又该怎么说呢?
    天又快黑了,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留我们吃饭。我们谁也吃不下去。一遍一遍和他们握手道别,请他们多多保重。正是由于有他们,四爪陆龟整个种族那脆弱的生命才得以延续。
   
    
天山归来不看林

    返程的路上一马平川,车开得飞快,一看里程表,这些天,我们已经跑了2100多公里。
   汽车里反复放着新疆的歌曲,那是一首情歌。
    路过赛里木湖,水蓝得如墨一般浓重。
    不知名的小鸟扇动着色彩艳丽的翅膀,不时从车前飞过。
    歌中唱到:“你去遥远的地方,我会在这里等你……”
    下坡,不断的下坡,视野越来越开阔。
    十几天兢兢业业、小心翼翼的驾车感受,此刻全都抛到了脑后。
    只有那绿色的记忆,还在不断的扩展着,深深的扎根在我们心中!
    “西天山,亚克西!”(全文完)
   
    (图片/文字:中央电视台骆汉城、周毅)
  


驱车走马西天山(一)——西天山野生动植物考察随笔 (2002年11月28日)

驱车走马西天山(二)——西天山野生动植物考察随笔 (2002年11月28日)

驱车走马西天山(三)——西天山野生动植物考察随笔 (2002年11月28日)

驱车走马西天山(四)——西天山野生动植物考察随笔 (2002年11月28日)

发表评论 


责编:何贝莉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