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国家地理报道


“威望号”燃油泄漏 谁为环境买单
11.25 16:52


    11月13日,一艘挂有巴哈马国旗的油轮“威望号”从拉脱维亚驶往直布罗陀海峡的途中,在途径西班牙加利西亚省海域时,遭遇强风暴,加上船只过于陈旧,油轮在强风和巨浪的侵袭下失去控制,在距西班牙加利西亚省海岸约9公里处搁浅。随后船体裂开一个35米长的大裂口,燃料油大量外泄。19日被大风吹向葡萄牙海域方向,在离葡萄牙海域约50海里处断裂成两半,沉入到1.5公里深的海底。
    
    这艘油轮载有7.7万吨燃料油,在搁浅时船体裂开,燃油外泄就形成一条约5公里宽、37公里长的污染带。11月20日,大风使得沉没的油轮再次发生泄漏,大量的燃油继续向西班牙西北部的海岸边飘去,目前已经泄漏燃油1.1万吨,长400公里的海岸受到污染。生态学家称这可能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燃油泄漏事件之一。“威望号”油轮沉入海底已经4天了,燃油泄漏情况是否得到了控制?污染后的环境该怎样治理?今天我们来关注燃油泄漏后的环境问题。
    
    “威望号”燃油泄漏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油轮“威望号”在西班牙海域沉没引发生态灾难,全球震惊。20日,发生再次泄漏的燃料油已经漂浮到加利西亚大区长达400公里的海岸上,海滩上已经积了厚厚一层燃料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遭到污染最严重的是一些支流、小溪和沼泽地带,燃油全部渗透到内陆的草地植被当中,一些木制的栅栏全部被燃油“漆成了”黑色。
    
    据我们了解,这几天出事地点的天气还是比较恶劣,8级的大风、6米高的海浪使得污染还在进一步扩大,而且风向改变后,正向临近的葡萄牙海域飘去,对葡萄牙生态环境也构成威胁。为此,我们采访了新华社驻葡萄牙首席记者赵晓钟先生。
    
    赵晓钟先生告诉我们,葡萄牙政府表示,希望改变目前的海运航道,以保证经过葡萄牙海岸的船只离海岸更远。与西班牙的另一个邻国法国也做了类似的准备,而且,法国政府还敦促欧盟,要求尽快实行针对海洋安全运输的条例。
    
    治理燃油泄漏要花多少钱谁为环境买单
    
    据媒体报道,“威望号”油轮出事后,西班牙和英国两政府打起了“口水战”,讨论究竟谁最应当为这次意外事件负责。西班牙政府初步估计,清理被燃油污染的海滩直接成本可能高达4200万欧元。这么高的费用应该由谁来支付?谁应该为被污染的生态环境买单?我们采访到了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法学专家张克教授,张教授是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主持人:张教授,你好。现在我们从国外的媒体报道中得知,各个国家都在互相推诿,按照国际惯例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呢?
    
    张教授:因为这个问题,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威望号”船它挂了“方便旗”,它挂的是巴哈马籍旗帜,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是不奇怪的。但是要相信,这些污染损害将会受到影响的有关国家,都会关注这件事情,相关国家会取得共识采取些必要的联合行动。
    
    主持人:消除燃油对海洋生态的影响需要这么大资金投入,谁应该为这种污染的治理买单呢?
    
    张教授:只要是责任在于船东,那就是船东负责赔偿,但是由于有时事故很大,船东无法支付,受害者得不到应得的赔偿,所以后来国际上又成立了《国际海上溢油基金赔偿公约》,当船东支付不了的时候,由基金参加国来支付。
    
    主持人:那么您估计这次燃油污染的损失会有多大呢?消除污染的投入又会有多大呢?
    
    张教授:现在因为还没有进行具体的清理,另外有的油还没有完全泄漏,所以要具体估计究竟损失量有多大或者索赔多少,现在还不可能确切。但是根据过去发生的案件来看,像美国阿拉斯加发生的那次溢油事件,总共3万多吨的原油泄漏到了海上,它为了清理,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最后索赔,包括赔偿费和清理费,已经支付了80亿美元。我想这个案件索赔和清理费也不会太少,恐怕也得以亿美元来计算。
    
    主持人:那么处理类似海洋漏油事件,在国际海洋法当中有没有相应的具体规定呢?
    
    张教授:通常按照国际上的惯例,赔偿包括直接损失,比如说水产事业养殖户、沿岸的旅游业、沿岸的有关设施等等,如果受到危害这都应该属于赔偿之列。另外就是为了清除油污,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设备,所花费的费用,这要予以承担。第三部分就是,比如海洋环境、海洋生态受到危害要恢复,这个恢复的费用也应该是索赔之内。
    
    主持人:为了防止海洋漏油事件的发生,我们国家是否有相应的防御措施呢?
    
    张教授:我们国家已经制定了中国、区域和港口3个层次的《溢油应急计划》,而且这个应急计划,交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已于2000年正式发布,并且在烟台成立了北方海区溢油应急示范工程。这个示范工程已经开始运转。
    
    据了解,在我国海域里也发生过漏油事故,但事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2001年6月,一艘科威特籍超大型油轮“沙米敦”号在距离青岛80海里处抛锚,船底出现4公分长的裂缝,船上满载26万吨的原油开始泄漏,在该油轮漏油暂时没有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山东海事局立即采取了溢油应急反应行动,果断决定将该油轮引至青岛港卸油,避免了更大污染的发生。(《经济半小时》记者马洪涛、卫东、罗垠)
  


发表评论 


责编:陈玥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