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国际消息(特派记者阿为报道)穿越神农架科考队本次还通过已经发现、发掘的犀牛洞化石,考察了神农架地区古人类活动的成因,以及气候环境变化与古人类生活的关系。犀牛洞是由神农架红坪村的一个王姓农民发现的。当他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依然情绪激动:当时他追逐一只野猫跑到洞口,他爬进洞中吃惊地看到了满洞的动物化石,有的头骨化石足有70厘米宽。 古脊椎动物专家王善才介绍说犀牛洞在1996年在发现后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发掘,这也是全国古脊椎动物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发现,当时就出土了1000多块化石,有犀牛、剑齿象、大熊猫、鹿、虎等十几种动物的头骨、牙齿及完整的骨骼化石,仅犀牛就发现有8个犀牛个体。所以犀牛洞在中国古生物的考古工作中地位是极为显要的。  这么多种类和大量的动物化石的发现有力的证明了一点——神农架在几十万年前是个气候温暖潮湿的动物乐园。更有意义的这里还发现10万年古人类的砍凿器、雕刻器等实用器标本。古犀牛洞2000米的海拔将使我们对古人类的生存范围适应能力等都需要重新进行科学的认识,中国鄂西北也是人类的摇篮之一,这将这一地区人类生活的变迁和分布范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如今的物种灭绝率已经勘与白垩纪末期相比了。以燕子垭为界神农架“野人”的活动区域可以分为两大片,而长臂猿在在神农架周边绝迹的时间距今仅200年,古犀牛洞的发现也给了“野人”考察者某种信心。  据当地的管理部门介绍犀牛洞目前仅发掘了整个洞的十分之一。今后犀牛洞或许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发现。明天穿越神农架科考队将从高坪出发,去踏寻历史悠久的古盐道,考证川鄂古盐道队中原文化和巴楚文化传入神农架,从而培育神农架山林文化的影响,及对神农架历史、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的作用。穿越神农架科考队还将寻找神农架最大的地质断层,考察原始森林中动植物、地质、气候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