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国家地理报道


寻找失落的城市
09.20 16:36


    
    “失落的城市”复原图
    23:狮身人面像18:胡夫金字塔16:可能存在的人造港15:铜器作坊14:面包店10:主街3:围墙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金字塔考古直播,给公众带来的似乎是失望:既没有发现木乃伊,也没有发现珍宝。
    
    埃及当地时间9月17日凌晨,在胡夫金字塔一个窄窄的通道,当机器人“金字塔漫游者”将摄像头缓缓伸入那扇神秘的石门后面,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不过是另一扇石门。
    
    这个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结局,并未使负责此次金字塔考古行动的扎希·哈瓦斯博士感到沮丧。相反,他表示,第二扇石门的发现只会激发考古学家对胡夫金字塔的更大兴趣。
    
    这位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的秘书长,还在胡夫金字塔附近的一个墓地,小心翼翼地揭开了一具沉睡4500年的石棺。石棺当中,侧躺着一具非常完整的男人骸骨。墓地中的文字表明,这个男人可能是负责建造金字塔的总监,或者是金字塔地区的市长。
    
    哈瓦斯非常看重这个墓地,因为墓地的主人不是一位法老,而是一位金字塔建造者。“如果你在金字塔中发现了木乃伊,或者是发现了珍宝,当然会给公众带来惊喜,但你无法给历史增添新的章节,”他说,“但是,如果你发现了金字塔建造者的墓地,你就可以改写历史。”
    
    哈瓦斯和他的同事们确实改写了金字塔的历史。
    
    从古希腊希罗多德开始的历史教科书一直告诉我们:奴隶建造了金字塔。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却在考古直播节目中说:劳工建造了金字塔。
    
    在国家地理频道两个小时的直播节目中,不断穿插着劳工们工作和生活的模拟景象:胡夫金字塔所在的吉萨高地,曾经有一个城市,居住着来自埃及各地的2万多名劳工。这个城市的居民平均年龄大约为35岁,死后可以被安葬。他们的食物不仅包括面包和啤酒,还有鱼肉和牛肉。他们享受着较好的医疗条件,一位男子的前臂被压伤后,医生还对他施行了截肢手术。尽管他们大部分时间做着艰苦的工作,但他们生病或有事时也可以请假……
    考古学家说,奴隶不可能有这样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这说明修建金字塔的很可能是自由民。劳工们居住的这个城市,被称为“失落的城市”,因为它一度掩埋在吉萨高地的黄沙中。“失落的城市”的出土,是近年来金字塔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这个重要发现,凝聚了哈瓦斯等考古学家多年来的心血。
    
    30多年来,哈瓦斯在吉萨高地苦苦寻找着古埃及文明的足迹。他将自己的办公室建在了金字塔附近。“我的生活中只有一个情人,那就是考古,”这位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埃及科学家说,“我是金字塔的守护神,我喜欢别人管我叫金字塔先生。”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对哈瓦斯及其同事的挖掘工作有这样一段描写:“这是埃及的春天,早上8点刚过不久,但太阳已经升得老高。对这些考古人来说,炎热、尘土不过是家常便饭。他们整套挖土、提土、倒土的动作呈现有规律的节奏,仿佛是当年建造金字塔的工人推石、拉石、放石情景的缩影。”
    
    将“失落的城市”从黄沙中挖掘出来的,除了哈瓦斯以外,还有吉萨高地绘图计划的负责人马克·莱纳博士。
    
    说起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30多年前,莱纳曾经是埃德加·凯斯的忠实信徒。凯斯自称可以通灵,她坚信大西洲(传说中的陆地,后沉没于大西洋)居民在公元前10500年帮助建造了金字塔。当时的莱纳相当颓废,在上大学时中途辍学,漫无目的地四处流浪。后来,他来到了位于维吉尼亚海滩的凯斯组织总部。1973年,凯斯组织资助他前往开罗美国大学学习人类学,同时寻访大西洲居民修建金字塔的证据。
    
    莱纳抵达开罗后,很快跳上了开往吉萨高地的汽车,进行实地考查。伴着尼罗河边的日出日落,他渐渐摆脱凯斯编织的神话,学会用科学方法思考问题,并且从一位异想天开的美国青年变成了一名严谨的科学家。
    
    莱纳发现,尽管狮身人面像声名远扬,但几乎没有人对它进行过认真的科学研究。1979年,他获得第一笔研究经费,绘制狮身人面像的详细地图。此后的5年中,莱纳在狮身人面像上爬来爬去,测量各种数据。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狮身人面像的修复工作启动时,莱纳绘制的地图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在吉萨高地的时间久了,莱纳的脑海中经常浮现出几千年前建造金字塔的景象:哪里是采石场?哪里是运河?哪里是建筑工场?
    
    1985年,莱纳回到美国,在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自1990年起,他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此时,莱纳的一位朋友,也就是哈瓦斯,被任命为金字塔的主管。哈瓦斯在吉萨高地开始挖掘工作,并且发现了600多位金字塔建造者的墓地。
    
    听说哈瓦斯的研究进展后,痴迷于吉萨高地的莱纳兴奋不已,同时又坐立不安,他想重返埃及,去挖掘那些埋藏在吉萨高地的故事,去延续当年的梦想。1995年,莱纳终于离开芝加哥大学,回到了吉萨高地。
    
    开展大规模的挖掘工作需要不少钱,所幸的是,莱纳成功地从一些慈善家那里筹集到了研究经费。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资助莱纳的一位洛杉矶地产商说:“科学研究是一项不省钱的工作。但莱纳是一位能够与外行很好交流的科学家,他可以绘声绘色地向你讲述金字塔考古,使你对他的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1999年,筹集到研究经费以后,莱纳开始了大规模的挖掘工作。
    
    有的时候,在同事们吃午饭时,莱纳会在酷日下踱步,低头沉思。他脑海中曾经浮现过的那些建造金字塔的景象,越来越清晰了:在吉萨高地上,可能有一座“失落的城市”。
    
    “我来到吉萨高地,是想寻找失落的文明。”莱纳说。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挖掘,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他领导的考古队,找到了不少“失落的城市”曾经存在的证据,其中包括一个比6个足球场还要大的遗址。
    在这次金字塔考古直播中,哈瓦斯和莱纳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也正是有了他们前期的研究基础,国家地理频道才可能模拟出劳工们在“失落的城市”里工作和生活的景象。
    
    如今,借助机器人和遥感等先进的技术手段,考古学家对古埃及文明的了解越来越多。但是,哈瓦斯说,“我相信我们只找到了30%的古埃及遗迹,另外70%仍然深埋于地底,谁也不知道黄沙里面掩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莱纳说,考古学家们之所以积极寻找这些失落的文明,是为了让人类对自身的文明多一些认识,不致在现代文明中迷失方向。
    
    哈瓦斯在这次直播节目中还有一个身份: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驻会探险家。他是国家地理学会的第8位驻会探险家,其他7位驻会探险家中包括著名的“猩妈妈”珍妮·古道尔。
    
    作为一名驻会探险家,哈瓦斯可以从国家地理学会获得资助,但更重要的或许在于,他可以通过诸如金字塔考古直播的活动,向公众传递那些关于失落文明的信息。(李虎军)
  


我们为什么要考古?  (2002年09月20日)

考古不是探宝  (2002年09月20日)

发表评论 


责编:陈玥 来源:南方周末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