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国家地理报道


破译史前古动物的“长征”路线
09.18 17:11


    50万年以前,地球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北京周口店,人类尚在“沉睡”,大型哺乳动物是那里的主人。然而,随着第四纪冰川运动进入间冰期,动物们无法适应环境,只好逐渐由北往南方迁移,找寻更舒适的栖居之地。
    在上世纪60年代末,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发现了这种古动物的骨骼。于是,一个“谜”随之产生――古动物们究竟选择了什么方式、花了多少时间、以什么样的路线来到了台湾?
    
    再久远的历史也终会留下蛛丝马迹,不久以前,随着一次偶然的考古发现,考古学家终于找到了线索,一个亘古之谜的答案逐渐变得清晰。
    
    从北京周口店出发,途经如今的东南沿海―――当时的滨海平原,假道舟山,抵达台湾,这就是远古时期古动物从北向南跋涉的“长征”路线。
    
    一次民间考古发现
    
    去年8月的一天,浙江舟山的渔民们像往常一样起锚出海,来到附近海域撒网捕鱼。傍晚收网时,一位来自岱山渔山渔区的“渔老大”在一些砂石堆中发现了一块从来没有见识过的石头,这块石头形状怪异甚至显得有些恐怖,约一块普通的砖头大小,呈深褐色,凹槽分明,有棱有角。“老大”的第一反应是要把石头扔回海底,但转念一想,不妨放在家中,说不定还能当当什么盆景。
    
    渔山“老大”家中有一块奇怪的石头,这一消息在舟山的渔民中像风一样流传,传到后来,有人说,这是“海龙王”的牙齿。舟山很小,消息很快也传到舟山博物馆馆长胡连荣的耳朵里。老胡是个有心人,近年来,他经常听说有渔民在舟山海域打捞到一些奇怪的石头,听渔民们的描绘,这些石头非常像一些化石,但遗憾的是,渔民们无一例外把那些石头当作普通的砂石还给了大海。
    
    凭着一种职业特有的敏感,老胡决定去见识见识这块“龙王石”。见到这块已经被“渔老大”当作神物一样供起来的石头,胡连荣马上明白了,这肯定是一块在海底沉睡了几万年的动物骨骼化石。经过老胡的苦口婆心的说服,性格爽直的渔民答应把石头以象征性的价格卖给舟山博物馆。
    
    此后,陆续又有一些渔民先后在岱山的渔山和定海的册子海域发现了一种动物的下颌骨,在普陀的虾峙海域则打捞上了鹿角和鹿的头盖骨,老胡则一一把那些在不同海区“捕捞”到的古动物骨骼化石买到了博物馆中收藏。
    
    胡连荣告诉记者,今年8月,又有一位渔民在海上“捕捞”到了一块巨型古棱齿象骨骼,光是牙齿部分就重达20多公斤,这是舟山海域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古动物骨骼化石。
    
    不久前,胡连荣一行携带着这批在舟山海域发现的古动物骨骼,几经辗转,来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行鉴定,并找到了中国从事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的权威祁国琴教授。祁国琴教授等对这批古动物骨骼进行鉴定后确认,它们分别是2.5万年前的大型动物古棱齿象牙齿、德氏水牛下颌骨、犀牛下颌骨、水鹿部分头骨和角等4种骨骼。
    
    祁教授兴奋地告诉老胡,这批古动物骨骼具有非常高的考古研究价值,不仅充实了周口店古脊椎动物的研究资料,同时也印证了长期以来的一种猜测,为古脊椎动物从南到北的迁移历史和路线找到了有力佐证。
  


发表评论 


责编:陈玥 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