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国家地理报道


环保志士走进黄河首曲
09.18 09:36


    一片片光秃秃的树桩
    遮不住我瘦弱的身影
    瞄准镜后面
    闪烁着猎手们贪婪的眼睛
    人啊人
    亲爱的兄弟
    请慢一点扣动扳机
    你可曾看见
    我死去时眼中晶莹的泪滴——不是悲己
    是哀你
    请慢一点扣动扳机
    可怜的兄弟!
   
   

    玛曲马场,牧草已经被大片的狼毒草所代替。马群在狼毒草间寻找牧草仅剩的一点茎叶啃食。
   

    黄河首曲沙化地带,当地人用燕麦秸秆在沙丘上围出的1米见访的格子,来阻止沙丘移动
   

    尕海湖边的草地,遍布着游人遗弃的报纸、食品袋和打碎的啤酒瓶。绚烂的野花是草场退化的标志。仅仅隔湖几百米的采矿场处,烧沥青的炉子冒出滚滚浓烟
   

    尕海湖边的采矿场,3个烧沥青的炉子正冒出浓烟
   

    首曲草原上的大片沙丘。这些沙丘已成“握手”之势。沙丘间的植被能明显地看出在减少
   

    黄河首曲。站在河正上向对岸望去,能明显感到对岸植被的减少。如果不加治理,很快又会出现大片的沙丘
   

    玛曲草原,未竣工的公路正在吞噬着草原的植被
   
    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周铭谈起一个多月前在黄河首曲的感触,禁不住引用这首名为《最后一只东北虎》的诗,使这次访谈多少显得有些伤感、沉重。
   
    这是黄河母亲温柔的臂弯--玛曲。玛曲,藏语黄河的意思。奔流向东的黄河,在这里遭遇高山,折回青海,在地图上完成了九曲黄河第一个优美的弯。海拔3000多米的黄河首曲在许多人的想象中,该是多么的静谧,多么的安详,多么的古朴……。
   
    肖玲、周铭、张海、唐晓亮等11名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在踏上黄河首曲之前,一路上都在自己的脑海中编织关于草原的图象和文字,试图描绘出一个水草丰美、和谐安详的黄河首曲。然而,当他们真正走进母亲河的臂弯,才发现草原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首曲沙化、草场退化、湖泊干涸……大学生们不禁愕然。
   
    一个月后,他们在新华网甘肃频道接受记者的专访,说起黄河首曲的生态状况,依然是那么刻骨铭心。(陈俊宋常青)
   
    越是鲜花开得烂漫的地方,就越是草场退化严重的地方
   
    记者:诸位同学都是第一次去黄河首曲,一定有很多新鲜的发现,能否给我描述一下最令你们惊讶的发现?
   
    肖玲(西北师范大学2000级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在我们赶往玛曲的路边,经常能够看到大片大片美丽的野花,衬托着绿油油的草原,看起来象一块块漂亮的织锦。原来以为草原上只有牧草,没有想到还有这么漂亮的野花。正当我们赞叹着的时候,带队的老师却告诉我们,这些野花是草场退化的标志,越是野花烂漫的地方,草场退化就越严重。
   
    周铭(西北师范大学2001级法学专业学生):最先看到这些野花的时候,大家还特地叫司机师傅停了车。谁知走近以后,却发现看起来是那么漂亮的野花,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带队老师说这就是狼毒,牛羊是不吃的。狼毒是在原有的牧草被破坏以后才得以生长起来的,扩散的能力特别强,一株狼毒在一年的时间里就可以在它旁边长出十几株来。据说,狼毒大量出现后,不出五年,整个草场就会失去畜牧价值。如果不加以控制,后果将会是十分可怕的。
   
    唐晓亮(兰州大学2000级化学系学生):我们在一个采沙场看到周围各种各样野花开的特别多,而再远一点的地方却没有。当地的老人说,以前草场上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毒草,是在各种各样的建设活动增多和草场超载以后才出现的。
   
    从“黄河第一桥”向西行驶不远,就能看见大片大片的沙丘,草原和沙漠如此亲密接触,真是触目惊心!
   
    记者:我们都很向往“黄河首曲”,那里是否还能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
   
    唐晓亮:我们也一直在追寻田园牧歌,但当站在首曲的“黄河第一桥”上,我们看见的却是大片的沙地,当地人说有1000多亩。从桥上看去,沙地明显的分为三个区域:草地、向沙化过渡型草地和沙丘。在向沙化过渡的草地上,已经看不到牧草的影子,只有稀稀拉拉的野草点缀着地表。大片的沙丘就趴在黄河边,草原上,要是不加以控制,这些沙丘迟早会吞噬掉整个草原。黄河首曲变成一片荒漠,您能想象这会是一个什么景象!
   
    记者:在海拔3400多米的高原草场上,谁会想到会有大片的沙丘?
   
    张海(西北师范大学2001级地理科学专业):沙丘的颗粒主要是来自于河床。冬天黄河水位降低,很大一部分河床裸露在外。大风将河床上的沙子吹到岸上,形成一个个小小的沙丘。本来这些沙土会很快落上草籽,生根、发芽,定植后,这些沙土也就被及时固定下来。但现在由于过度放牧,等不到飘落的草籽完成定植,就已经被牛羊踩过很多次了。无法休养生息的河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沙丘。这些沙丘形成规模以后,即使不再放牧,靠自然的力量也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周铭:当地很多牧民把牛羊看成财富的象征。“千头牛万只羊”的梦想,使所饲养的牲畜大大超过草场承载力。大部分当地牧民对草场还仅仅停留在利用的阶段,没有有意识的保护行为。还有中华鼢鼠、高原鼠兔、草原毛虫等鼠虫灾害,他们专食草茎草叶、危害植被。这些草原上的“居民”肆意的啃食牧草,在大量繁殖以后很容易造成牧草的大面积减少。草场就象斑秃了一样虚弱地躺在我们面前,这种感觉一直伴随着我。
   
    被牧民奉为“仙女”的尕海湖,1996年以来竟5次干涸!
   
    记者:尕海湖在当地牧民心中被奉为“神湖”、“圣湖”、“仙女湖”,那里的风光是否会好些?
   
    肖玲:说实话,站在尕海湖边上,感受着湖上吹来的凉风,怎么也不能把眼前这座5平方公里的高原湖泊跟干涸联系起来。然而就是这个首曲最大的湖泊,从1996年到现在已经干涸了5次!当地人说,在1997年干涸最严重的时候,尕海湖里堆积了十几吨死鱼苗,当地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很多人家的井都抽不上水来。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湖面,感受着湖面吹来的带着清新水气的微风,真难以想象成吨成吨的鱼苗因为缺水而痛苦挣扎,直到最后不得不无奈死去的情景。
   
    周铭:不光是干涸啊,湖边的污染也很严重。在湖周围的草地上,我们看到了许多的塑料袋、啤酒瓶和饮料瓶,有的啤酒瓶还被砸得“粉身碎骨”。不大一片地方清理出来的垃圾就装满了我们带的纸箱子。湖边不远有一个修公路的采沙场。在挖土机挖出的大坑里正在烧沥青,刺鼻的沥青味道散布在空中。这个采沙场距离尕海湖仅仅几百米远。在环保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为什么还有人这样不注意环境的保护,不注意收敛自己的行为呢?如果这样下去,可能再过几十年,美丽的尕海湖也要变成一个臭水湖了。
   
    张海:湖边的草场退化也很严重。很多山坡上植被稀疏,毒草却很多;紧靠湖边的地方牧草相对茂盛一些,可高度超过膝盖的也很少。我们和当地人聊天时了解到,就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这儿的草都有一个成年人的腰那么高,能够轻易淹没整个养群,而且都是优质草;山坡上的草也有人的膝盖高。现在这样的草场已经是很少了。草场的退化造成承载能力的降低,很多畜群奔波一天也吃不饱,牛羊不长膘,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牛羊的数量增多了,可牧民的收入却并没有随牛羊数量的增加而有大幅度的提高。
   
    自然原貌屡屡被涂上人工改造的败笔
   
   
    记者:如今“生态旅游”搞得很火爆,不知道黄河首曲是否也受到这股热潮的影响?
   
    张海:很多人对绿色旅游的理解,就是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旅游,这是非常错误的,很容易滋生一部分人对自然生态的盲目追求。真正的绿色旅游、生态旅游除了观赏自然景观外,还应该保持景观的自然状态,旅游过程中不能产生任何污染。
   
    则岔石林正在进行旅游开发。我们到达石林后,就发现了很多不和谐的现象。进石林时正赶上景区的一个度假村开业。豪华的建筑突兀地出现在原本自然祥和的环境中;卡拉OK声震耳欲聋,完全破坏了景区内的宁静。来草原就是为了充分享受自然。一座完全竹木结构的简易楼肯定会比这个装修豪华的水泥建筑物更亲近。
   
    玛曲马场,牧草已经被大片的狼毒草所代替。马群在狼毒草间寻找牧草仅剩的一点茎叶啃食。
   
   
    黄河首曲沙化地带,当地人用燕麦秸秆在沙丘上围出的1米见访的格子,来阻止沙丘移动
   
   
    尕海湖边的草地,遍布着游人遗弃的报纸、食品袋和打碎的啤酒瓶。绚烂的野花是草场退化的标志。仅仅隔湖几百米的采矿场处,烧沥青的炉子冒出滚滚浓烟
   
   
    尕海湖边的采矿场,3个烧沥青的炉子正冒出浓烟
   
   
    首曲草原上的大片沙丘。这些沙丘已成“握手”之势。沙丘间的植被能明显地看出在减少
   
   
    黄河首曲。站在河正上向对岸望去,能明显感到对岸植被的减少。如果不加治理,很快又会出现大片的沙丘
   
   
    玛曲草原,未竣工的公路正在吞噬着草原的植被
   
    肖玲:我们还发现石林的管理部门正在将景区内原有的一条碎石路改修成水泥路。这样虽然方便了游客,但自然原貌却被抹上了浓重的人工改造的痕迹。如果对于文化来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么对于景区来说,“自然的才是美好的”,开发者为了追求短期的效益而不惜破坏自然的原来面貌,是多么不明智呀?
   
    唐晓亮:景区内一方面大兴土木,一方面现有的环保设施却不健全,并且缺乏日常的清扫。道路旁缺乏垃圾筒等最基本的环保设施,景区内饮料瓶、塑料袋和烟头等随处可见。这些垃圾已经从路上扩散到石林深处。景区内著名景点“一线天”以南的山坡上、瀑布后方的树林中垃圾特别多。瀑布下的水潭里,我们大略数了一下,漂浮着十二个饮料瓶和三个食品包装袋。度假村使用的化学洗涤剂和肥皂水等污水未经处理就排进了溪流中。
   
    张海: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石林风景区也会象有的风景区那样,遍布着人类活动的痕迹,失去了自然的本来面目,成为人类活动的又一个牺牲品。
   
   
    缺乏从自己做起的精神,是当今最严重的环保问题
   
    记者:作为势单力薄的穷学生,你们要到艰险的黄河首曲实地考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有没有想过退缩?
   
    肖玲:记得刚报名时,很多同学都劝我:那里的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你这小小的身体能吃得消吗?高原上紫外线强烈,你不是最怕晒的吗?活动的负责人也说,这次活动可能要自费,要吃压缩饼干,住帐篷,你要有心理准备。这些我都勇敢的承受下来了。真正让人不能接受的是社会上对我们活动的不理解。有人善意地劝戒说:假期里别人都在上这个班那个班的,为英语过级和考研做准备,你却出去考察,不是吃亏了?也有人干脆说:学生一天到晚不好好上学,到处乱跑什么?
   
    张海:本来以为,关注环境的活动找赞助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跑了几十家公司、企业以后,我们才发现,很多单位在听说以后,都表示很支持,但谈到具体的赞助时,却都没了下文。被委婉拒绝还让人能够接受,有时我们去了以后别人连看都不看一眼。当时我们心里也非常委屈,甚至想打退堂鼓。我们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单位愿意拿出几十上百万甚至几千万的钱做广告,对环保活动却是不闻不问呢?关注环保难道不是全社会的责任吗?最后我们只带上了一家超市给我们提供的60瓶水和一箱锅巴,还有一家影楼给我们提供的10个胶卷上路了。
   
    周铭:在玛曲的宣传活动让我们得到了一点安慰。在我们把环保宣传画张贴出来以后,围观的人很多。散发传单的时候,许多人热情的接过传单,并请教一些环保方面的知识,当地许多小学生也自愿帮助我们。比起我们在城市里发传单时行人接过传单随手就丢在了地上甚至爱理不理的遭遇,我们实在是非常感动。
   
    在首曲的沙化地段我们还碰到了兰州大学的杜国祯教授和他的3个研究生。他们在沙地上围出一个个小方块,喷上一种水溶性岩石固化剂,并在里边种上不同的草种子,来检验固化剂的效果。杜老师已经带领他的学生开始沙化治理和草场改良的工作,已经改良的草场12万亩。在那里我们还看到当地人用燕麦的秸秆在地上围成的一平方米左右的一个个方形的格子,用来阻止沙丘的移动,还种下了沙棘等耐旱植物,但看起来效果都不太明显。好在毕竟还是有人在努力。
   
   
    走到哪里,我就要把绿色的种子撒到哪里
   
    记者:现在你们已经从黄河首曲回到了都市、校园,回想这次短暂的经历,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唐晓亮:回来的路上,我们再次回顾了沿线的景色,从高山草甸到平原牧场,从汩汩的河流到岩石突立的山顶……我们的心情都起伏不定,充满了对这片美好着可又痛苦着的自然天地的眷恋。
   
    都市的繁华扑面而来的时候,离开几天的我们却多少有些不适应:它缺少草场湿地的质朴,有的只是拥挤和霓虹灯下的繁忙。在远离自然的另一个生活天地里,我们永远也不会明白大自然在承受着什么,永远不会明白人类的盲目和鲁莽给大自然带来了怎样的破坏。沙漠威胁着我们的家园,干旱困扰着我们的生存,这都是自然无奈的叹息。
   
    黄河首曲曾经有着那样的勃勃生机,然而它也在慢慢的衰弱着,鼠害泛滥、草场退化、湿地减少……真怕这片绿地演变成新的黄土坡,演变成新的沙漠。
   
    肖玲:记得报环境科学专业的时候,只是觉得这个专业听起来好听。有一阵甚至还有上当的感觉。但随着专业知识的增多,我真正的喜欢上了这个专业。每一门课展现给我的东西都是那么新奇,每一堂课都牵动着我的心:地球上的生物以自己独特的生存和繁衍的方式与大自然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这是多么的神奇!同时,这个专业还赋予我一种对环境的强烈危机感和责任感。这种危机感和责任感促使我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知识,走到哪里,就要把绿色的种子带到哪里。
   
    短短的几天考察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索。在外来世界的冲击下,牧民们的善良和信仰还能使那里的自然风光保持永久的美吗?环保需要行动。仅仅向人们呼吁“不要让高原失去这一片绿色”是不够的。渴望生活在更美好的环境中,就应该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为美化家园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
   
    周铭:不光自己要做到环保,我们也要成为一个个“播绿机”,走到哪里,就要把环保的行为带到哪里,就要把环保的意识带到哪里。保护环境,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通过我们的行为,能够调动起全社会、哪怕是一部分人的环保意识,这我们就知足了。
   
   
    后记
   
    在黄河首曲看到的情形,让这些热爱环保的大学生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沉重。他们在日记里写到:“如果植物会说话,他们肯定会愤怒的质问人类:你们珍惜自己的生命,我们也和你们一样,却为什么受到如此的虐待……你们是多么的自私和残酷啊。”“我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提出了为人权而战的口号,可谁又考虑过自然的权益呢?破坏、污染,日益在侵蚀着地球母亲的健康,又引起了多少人的关注呢?”
   
    一句句对人类自私的诘问,让我们感到无地自容。现实生活里,有多少时候我们考虑到环保了呢?当我们随意的掰开一根又一根一次性筷子,我们可曾想到有大片的森林在呻吟?任凭自来水“哗哗”流淌的时候,我们可曾想到地球上有那么多的地方因为缺水而在忍受饥渴?人啊,该警醒了!
  


发表评论 


责编:陈玥 来源:新华网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