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国家地理报道


天坑地缝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有待恢复  
09.16 16:58


   
   
    为了更充分地了解天坑地缝地区的生态环境,中科院动物所、植物所和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组成的考察组在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四次对这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按照专家的指点,我们实地拍到了一些独特的植物和动物。
   
   

   

    地缝顶端地势奇险,平时很少有人迹到达,原始植被非常茂盛。在地缝边缘,一棵倒掉的树木横在地缝两端,形成了天然的独木桥。桥畔生长着细长羽毛状枝叶的树木叫穗华杉,是一种很古老的濒危植物。相对于四季常在的穗华杉,要想一睹这种独花兰的芳容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由于花期已过,我们在这个去年曾经生长过独花兰的草丛里,没有看到它的踪迹。据专家介绍,这种植物数量稀少,分布区很窄,我国只在庐山、神农架、鸡公山和湖南新宁发现过,在地缝周围找到独花兰,将已知的分布范围扩大了。在天坑地缝采访时,老乡告诉我们冬天这儿的河里有一种透明鱼,夏天就没有了,当我们向专家询问这是不是就是洞穴里特有的盲鱼时,专家告诉我们老乡说的透明鱼其实就是蝌蚪。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志刚认为:“在洞穴里由于水温和地面上不一样,所以它的生殖时间、孵化成青蛙或者蟾蜍的时间就与地表不一样。”在洞穴里,我们还看到了一些很特别的动物,这个手长脚长的东西叫斑灶马,这个飞来飞去的家伙是蝙蝠,在这个地区有好几个蝙蝠品种都是别的地方没发现过的。专家介绍说动物常年生活在无光潮湿的洞穴里,会产生一系列生态适应,视觉不起作用了,就长出很长的触须、附肢来感知周围的变化。通过实地调查,考察队确定在天坑地缝地区共有高等植物2100多种,两栖类爬行动物58种,鸟类和兽类230多种。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志刚认为:“总的来说,这个地方的生物多样性是处于我们国家一个交汇地点,就是从秦巴山脉与喀斯特地区的一个交汇地点。这个地区很早就有人类活动,所以人类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影响是很深刻的。我们发现当地没有多少原生的植被,动物数量也比较少,希望这个地区进行恢复生态学研究。”(刘京姚文利陈立新)
  


发表评论 


责编:陈玥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