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国家地理报道


先秦文化两大谜团大白于世
08.28 09:49


    经过8年发掘和研究论证,中国考古专家在甘肃礼县发现了秦始皇祖先的坟墓。至此,在中国考古学和先秦历史学上,秦始皇祖先坟墓所在地和秦文化发祥地两大谜团终于被解开。
   

    这是已经回填、现在是麦田的秦王公墓葬。
   

    在礼县大堡子山附近随处可见散落数千年的陶片。
   

    在礼县一些地方至今仍保留着木轮双辕车这种先秦时期最流行的生产生活方式。
   

    这是甘肃礼县永兴赵坪出土的春秋时期的方壶。
   

    礼县博物馆工作人员随手就在大堡子山一带捡到先秦墓葬的陪葬马骨。(新华社记者梁强摄)
   
    经过八年发掘和研究论证,中国考古专家在甘肃礼县发现了秦始皇祖先的坟墓。
   
    “这意味着秦朝虽然定都陕西咸阳,但甘肃礼县才是秦文化的真正发祥地,”甘肃省博物馆历史考古部主任祝中熹说,中国考古界已就此形成共识。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统一中国、建立封建王朝的第一人。在中国考古学和先秦历史学上,秦始皇祖先坟墓所在地和秦文化发祥地一直是困扰世人的谜。
   
    至今,两大谜团终于大白于世。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称“这一发现填补了先秦文化的研究空白”。
   
    据悉,此次发现的秦始皇祖墓共有中字形大墓四座,瓦刀形车马坑三座。此外,附近山上还有规律地分布着200余座中小型墓葬。陵园中已发掘出300多件惊世文物,包括大量的青铜器和金、玉器,其中一组9件套的秦编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套9件一体的秦青铜编钟。
   
    这个名为秦西垂陵园的秦始皇祖陵,已被历史尘封约2800多年,是1993年被意外发现的。至于墓主人,考古专家认为“可能是秦庄公、襄公或文公”。
   
    据历史文献证实,秦人共有四大陵园。1974年,中国发现始皇陵园;1987年又发现了秦人第二、第三陵园──雍城陵园、芷阳陵园。此次发现的秦始皇第一祖陵,坐西向东,墓主头西脚东,与前三大陵园完全一样。专家称,长达一百多米的中字形墓葬,显示出秦人喜好建造巨陵大墓的特点;从地理位置看,陵园“两河夹一山”的独特地势也完全符合先秦皇家陵园“风水”取向。
   
    由于秦人四大陵园中三座都在陕西被发现,此次秦始皇第一祖陵却在甘肃被发现,因而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中国秦文化研究专家石兴邦称,秦始皇第一祖陵的发现,不仅为研究秦早期的社会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秦人由西垂到雍城再而咸阳的发祥直至统一全国的渊源流变也得到了系统可靠的解释。
   
    目前,为再现秦始皇第一祖陵昔日的原始风貌,当地政府正在着手秦西垂陵区的保护与开发,遗址的规划已经进入审批过程之中。
   
    秦祖陵出土大批惊世文物
    秦始皇第一祖陵——秦西垂陵区,日前出土了300多件惊世文物。目前,这些文物被珍藏在甘肃礼县一座博物馆里。
   
    甘肃礼县秦西垂陵区是秦人第一陵园区,目前已发现两大墓葬区:1993年发现的大堡子山秦公墓葬区;1998年发掘的秦贵族墓葬区。由于前者被盗严重,现在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主要出土于秦贵族墓。
   
    在博物馆馆长王刚的带领下,记者一一观赏了这些文物。走入陈列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九件套的秦编钟。这套青铜编钟大的约30厘米高,小的高10厘米左右。整套编钟造型精美、显示出很高的铸造水平,尤其是其鼓部装饰的对凤纹,纹路色样繁复而高贵,令人叹为观止。
   
    王刚说:“它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唯一一套9件一体的秦青铜编钟,在先秦时这样的编钟只有王公贵族才可能享用。”
   
    在陈列的文物中,有一辆约15厘米见方的微型青铜四轮车,造型极其精巧。车厢盖的四角上有四只鸟;打开车厢翻盖的两个手柄,分别是一只熊和一只猴子;车厢底部的四角上趴着四只虎,这些动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车体的四只轮子至今还能转动。
   
    四轮车可能是古代殡葬车的模型,也可能是古代贵族妇女存放化妆品或首饰用的盒子。有趣的是,连车厢盖四角上的小鸟也有玄机:当它们同时转向中间的猴子时,车身上的两扇翻盖才能打开。
   
    秦贵族墓中出土的各类珍贵文物多达两百多件,同属于周代晚期。除了编钟和四轮车,博物馆中陈列的7件一套的青铜鼎、6件一套的青铜簋、用于盛酒的青铜大方壶和鎏金镂孔铜柄铁剑等文物也是世所罕见的无价之宝。
   
    秦古城地址之谜有望解开
    中国学术界对秦始皇祖陵所在地礼县的确认,为尽快解开秦古城“西垂宫”地址之谜,提供了丰富资料和有利条件。
   
    “西垂宫”是秦人东迁前建立的第一都邑,是秦文化的发祥地。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的祖先“在西戎,保西垂”。但西垂宫的具体位置在哪里,众说纷纭,史无定论。而未探明的原因,并不是少有人关注,而是因为除《史记》中对“西垂”略有提及外,再无其它研究资料。
   
    礼县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康世荣告诉记者,二十世纪初,甘肃天水西南部出土了秦公簋,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王国维、郭沫若等史学家都认为这是探寻“西垂”所在地的重要线索。史学专家冯国瑞先生对此进行研究后提出:“西垂”应在甘肃礼县一带。但由于这一看法在当时缺少可靠的实证,未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中国秦文化研究专家石兴邦指出:“秦人都城与陵墓的建筑是有机联系的,陵随都移,国都所在附近,即营陵寝”。甘肃博物馆历史考古部主任祝中熹通过研究历史文献中记载的10座秦公陵墓与都邑的地理位置关系,总结出历代秦公陵墓与其都邑的距离最远不过15公里,而且以5公里者居多。
   
    根据这一规律,专家们发现秦始皇第一祖陵正是位于古建安水和西汉水的交汇地带,这与秦人建都多选两水合流处的习惯正好相符。
   
    祝中熹告诉记者,现有信息表明,秦西垂宫就在甘肃礼县一带。但截止到目前,人们尚未在这片河谷盆地发现先秦古城遗址。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这一带水位很高,西汉水河岸在不断上升,加上自然环境的变迁,古城遗址有可能已深埋于地下了;二是过去一直无人在这一地区展开过详尽的考古调查。
   
    随着秦西垂陵区的发掘,揭开西垂宫地址之谜的条件目前已基本具备。专家们从西垂陵区的规模和出土的文物推断,秦人生活的都邑西垂宫应更为浩大,其古遗址的发现必将为考古学和先秦历史学提供丰富的实物资料,使秦早期文化研究更加完整。
   
    据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奎杰说,从秦贵族墓的规模和级别看,秦公墓中应当埋藏了更为珍贵且数量惊人的瑰宝。可惜的是,秦公墓中很多珍贵文物此前已被盗走,文物部门在抢救性发掘中仅出土了5件石磬、7件金饰片和一些较小的青铜器碎片,车马坑中也只发掘出若干件铜车饰和铁制品。
   
    张奎杰告诉记者,秦公墓中埋藏的不少文物流失到了海外。目前已“现身”的就有美国收藏的秦公壶,法国收藏的鸱枭形金饰片、金虎,日本收藏的4件有铭文的秦子钟等。
   
    “秦人后裔”诠说先祖殡葬文化
    甘肃礼县发现秦始皇祖先坟墓后,老百姓们都纷纷以秦人后裔自居,为自己繁衍生息在“秦皇故里”而感到自豪。
   
    大堡子山位于礼县县城东,属黄土梁峁丘陵地区,西汉水和漾水河从东、西、南三面环绕而过,形成一种两河夹一山的地势。在一般人看来,这样的地形在中国西北的黄土丘陵地带十分普遍,但在当地人眼里却非同寻常。
   
    礼县文化局局长马建才和博物馆馆长王刚带着记者登上秦公墓所在的大堡子山头,指点着远处的山形说:“大堡子山是一条龙,正在把头探进河里喝水呢!秦人最喜欢选这样的地形建陵墓,因为这种‘风水’才能出贵人。”
   
    中国民间一直信奉殡葬“风水”说,礼县的“秦皇风水说”更为独特。居住在大堡子山附近的村民们都管秦公墓这样的风水叫“麒麟穴”。他们认为,只有皇亲国戚才能葬在那里,普通人家或八字不好的人如果埋下反而会不吉利。
   
    当地很多村民对这种殡葬文化十分了解,还总结出古人多选依山傍水之处建墓、朝向都是坐西朝东、墓里都有棺材和陪葬品、形状都是中字形等特点。其中葬人要依山傍水、坐西朝东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秦始皇祖先坟墓的发现竟一一证实了礼县民间的说法。
   
    主持大堡子山秦公墓发掘工作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戴春阳认为,秦人殡葬文化除了讲究“风水”之外,还具有墓葬规模浩大、墓上都封土、一公建一陵、夫妇合葬但不同穴等特点,这说明秦人早在偏居西垂之时就形成了独有的殡葬文化。
   
    戴春阳在所撰论文中指出,大堡子山秦公墓葬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使用殉人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与西周和东周时期其他诸侯国君墓基本不用殉人形成鲜明对比。除殉人外,墓葬中还发现了殉犬,车马坑中发现了殉马。戴春阳研究分析后认为,这种葬俗与历史记载中秦人来自东方及其与殷人的密切关系有关。
   
    有趣的是,秦西垂陵园的墓葬中不但墓主享有随身佩带的饰物,很多殉人身上也发现了小件玉器和石器等装饰品。(记者冯诚谭飞张燕)
  


发表评论 


责编:陈玥 来源:新华社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