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国家地理报道


出土文物还能保存多少年?
07.22 13:17


    色彩鲜艳的雕塑、壁画,在完整地保存了几千年之后,一旦发掘出来,就很快失去了原有的美丽,这样的遗憾已经不少见。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些问题为什么依然不能解决?记者近日就盘龙城出土文物的保护问题采访了湖北省考古所党委书记、从事文物保护工作多年的后德俊。
    
    记者:现代科技很发达,但还是有很多文物得不到完好的保存,有什么技术难关呢?
    
    后德俊:即使在国外,也有很多文物不能得到完全保护,而只是延缓其受腐蚀的速度。盘龙城的青铜器中,有些连100年都很难保证。文物保护难就难在它们的复杂性上。不同的材料、产地、贮藏条件,必须用不同的保存方法。比如说木器,用什么树的木材做的,用的是树根还是树梢,是靠皮的外部还是树芯的木料,这都会带来保存方法的区别。就青铜器而言,北方和南方所产铜、铅、锡的含量不同,是在遗址还是在坟墓里出土的,是采用何种工艺铸造而成,未出土时在酸性土壤还是在碱性土壤里等,在进行保护时,这些因素都应该祥加考察。
    
    记者:盘龙城出土了大批珍贵的文物,它们的保护现状怎样?
    
    后德俊:刚出土时,有很多只是破碎的残片。我们已经修复了一部分,效果比较好。对大多数已采取了初步保护措施,但进一步的修复和完善还未开始。珍贵文物的保护方案已有,小件的已经开始试验,估计要用几十万元、再过三五年才能基本完成。
    
    记者:听说盘龙城青铜器中,有的染上了会传染的“锈病”,这是怎么回事?
    
    后德俊:这种“传染锈”听起来很神奇,其实只是一种能够与水、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酸的离子,这种酸会腐蚀铜,产生一些粉末。含有这种离子的粉末被风等外力吹到别的青铜器上,就会继续反应、产生腐蚀,形成所谓的“传染锈”。现在染病的青铜器已经被隔离,并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记者:文物的保护工作还有其他困难吗?
    
    后德俊: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不足。盘龙城虽然受到了政府的重视,但文物保护经费仍然不够,有一部分是用了我的专项科研经费,对其他的研究课题造成不利影响。(记者李延丽戴劲松)
  


神秘古城“盘龙”的“中华之最”  (2002年07月22日)

盘龙城的研究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  (2002年07月22日)

发表评论 


责编:陈玥 来源:新华社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