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民风民俗 > 百家姓氏   


钟包村里说包姓

烟台城里的张姓人

威武之名说霍姓

彭氏与武夷

叶赫那拉今安在

源于舜的姓氏

天下少“有”

吴屯翁姓

大理“段”姓

项羽故里说项姓

浙江兰溪徐姓多

姓氏异读

中国姓氏的由来

客家姓氏渊源

姓氏的分布

姓氏神话

华人姓氏来源

氏的产生

姓氏的形成












桃花古镇说汪姓

    安徽泾县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桃花潭镇。铺满石子的街道和明清时期的建筑。使小镇显得镌秀、古朴。
    从镇中穿过的青弋江,把小镇一分为二,可以说:"古代建筑、渡口、小船和清澈的江水,使小镇名声在外,而据有关史料记载,真正使小镇名声远播的。却是历史上的一位汪姓名人,他就是唐朝时曾做过泾县县令的汪伦。
    
    桃花潭镇文保协会秘书长戴新彪:在我们皖南一带,汪姓是大户大家,俗话说十姓九汪。在我们安徽泾县桃花潭镇的汪姓的老祖宗是汪伦。汪伦是唐天宝年间从邻县(黟县)到泾县来当县令,他卸任以后一直居住在泾县桃花潭镇,直到他谢世。从此,汪姓人氏就在桃花潭镇繁衍开来。
    
    可以说,汪伦卸任以后来桃花潭定居的同时,也把汪姓人氏的根扎在了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经过一千多年的繁衍,汪伦的后裔在这里已发展成为大户人家。
    
    汪伦后裔汪顺水:我是汪伦的第57代后人,听我父亲说他是56代,我们家的族谱在我曾祖父手中没有保管好,多次搬家以后,搬来搬去就遗失了。现在,桃花潭镇姓汪的有十几户人家,总共有人口300多人,这么多姓汪的,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汪伦的后人。
    
    眼前的这座古代建筑,重建于乾隆13年,初建年代已无据可考,但它却记载着唐代时期汪伦邀大诗人李白来此一游并踏歌相送的动人故事。
    
    桃花潭镇文保协会秘书长戴新彪:我们站的这个地方是桃花潭的东园古渡,我们的后面就是踏歌古岸。踏歌古岸是后人为纪念汪伦送李白而建的门楼,当时,汪伦修书一封,请李白到这里来游玩,信中称,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接信后,欣然而来,汪伦热情的款待他,李白走的时候,汪伦带领众乡亲来欢送他,李白深受感动,写了一首《赠汪伦》诗,诗是这样写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成为千古佳话,也成为汪氏后人引为自豪的一大典故。
    
    据史料记载,汪姓起源于古诸侯国汪芒氏的后裔,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这一点,在《国语·鲁语下》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当年禹王在会稽山召集天下诸侯,防风氏违命后至,被禹所杀"。孔子提到的防风氏,是古汪芒国的国君,当时他奉命守护浙江武康县境内的封山和禺山。在夏、商和周朝以前,该诸侯国一直存在,但该古国亡于何时,未见史书记载,亡国后的汪芒国子孙,就以原国名为姓,称为汪芒氏,后省略为汪氏。
    
    另外,清代张澍在《姓氏寻源》中说,鲁成公支子被封于山东境内的汪地,其后人以封地的名为氏,这就形成了另一支汪姓,但具体位置不详,而最早见于史籍的汪姓人氏春秋时的江踦却是有据可查的。
    
    汪姓人氏自其发源地向外播迁始于战国末年,到隋唐时期,汪姓在浙江、江西和安徽等地成为名门望族。唐朝初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有汪姓将佐随从前往。宋代以后,南方的广东、广西和贵州等地都有了汪姓居民,自清康熙年间开始,闽、粤等地的汪姓人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目前,台湾各地都有汪姓居民,汪姓在台湾排在第74位。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