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民风民俗 > 华夏服饰   


赫哲族的鱼皮服

历史悠久的文昌木屐

“则高利”和长裙

阿昌族的衣着民族特色最浓

察哈尔蒙古族穿戴习俗

瑶族服饰

景颇族服饰

基诺族喜欢戴大耳环

满族妇女不缠脚

独龙族独爱麻布衣

白族男女崇尚白色

彝族服饰

柯尔克孜族四季都戴 " 圣帽 "

俄罗斯族只有未婚少女才露发

纳西族摹拟青蛙剪裁衣服

塔吉克人喜欢红色
阿坝藏族喜欢昂贵的饰物

    流经阿坝州的这段黄河的沿岸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大草原。紧靠黄河的是阿坝州的阿坝县、红原县和若尔盖县。这三个县主要以牧业生产为主。在此,仅以红原县的牧民服饰为例,就可以展示出黄河之滨藏族服饰的多姿多彩。
    
    光是红原县这个地方来讲,也有几个不同的服装特点,有这么四种,一个是"麦洼"服装。"麦洼"就是一个部落叫"麦洼",是红原聚居比较大的部落。这个服装来源就是"康巴"那一带,演变过来的。另外一种是"壤口"服装。"壤口"以前是从西藏"阿里"地区来的,所以他的服装是从那里演变过来的,成了自己的服装了。另外一个就是"麻色"服装,是青海那一带的服装。再一个就是"安曲"那一带服装,所以我们这个地方,小范围来讲,就有这么四个有特色的几种服装。
    
    藏族服饰以其丰富多彩、鲜艳华贵著称于世,生活在不同地区的藏族,其服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红原县的麦洼、壤口、麻色和安曲这四个地区的牧民服饰同样有着很多相同的地方,当然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在这四个地区无论男女老幼,都穿精制的羊皮袍。冬季的羊皮袍一般由皮厚毛长的羊皮缝制,春秋穿的则以皮薄毛稀的羊皮缝制。这种在牧区极为普遍的羊皮袍,宽大肥长,耐磨保暖,白天可束带为衣,夜晚可解带当被,它也是冬天骑马旅行最为理想的防寒长袍。
    
    在宽大的服装上镶边,是藏族服饰的主要特点。在牧区,男子的羊皮袍用虎皮或者豹皮做衣领,用黑灯芯绒或黑绸缎镶边是最为贵重的。这种用来做衣领的虎皮、豹皮都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随着保护野生动物观念的普及与提高,新的虎皮豹皮已经见不到了,因此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虎皮豹皮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在夏天,牧民穿的是用羊毛擀制的藏语叫氆氇的纺织品或者用棉布、毛料呢子缝制的长袍。这种长袍往往用锦缎,花氆氇,或者水獭皮镶边。无论是哪一种藏袍,一般都是右开襟,宽领、肥腰、袖管长、下襟长。穿的时候要把腰部提起来,系上腰带。根据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有时只穿左袖,袒露出右肩,有时左右两只袖子都不穿,冬天寒冷两袖就都穿上。
    
    藏族的衬衫色彩多样。劳动时穿袖子短一点的衬衣,跳舞时则穿袖子较长的衬衣。长袖飞舞,使舞蹈更加潇洒飘逸。
    
    无论是哪个地区的藏民,都喜欢配戴昂贵的装饰品。在红原县的这四个地区,牧民们的装饰物更是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瞭乱。
    
    手上戴的有用象牙、金、银制作的手镯、戒指,脖子上佩戴一条乃至多条用珊瑚、绿松石、玛瑙等宝石制作的项链。耳朵上戴的是用金、银及各种宝石做的耳环,身上戴的是各种护神盒、或银制的上面装有佛像的佛像包。男子佩戴长短腰刀,女子佩带小刀。在这些刀上镶嵌着绿松石、珊瑚、玛瑙、有些女子在腰带上佩挂银制的奶钩。总之他们的装饰物的品种多得不可胜数。
    
    藏族服饰的不同之处更多的是体现在装饰物上,而且女子装饰物的特色更加鲜明。红原县麦洼的女子头上戴有很大的琥珀和珊瑚。有的珊瑚是没有加工过的。壤口的女子头上戴的是用珊瑚编制的帽子。
    
    麻色和安曲的女子都喜欢戴尖尖的白毡帽,顶部还系着红色绒线穗。麻色的女子把头发编成数十根细细的小辫,背后有一条很宽的辫袋,上面镶有七至十个银盾,状如银碗。
    
    麦洼的女子把头发编成若干根稍粗的辫子,在背后有三条辫袋,上面系着许多银制的或宝石的装饰物。壤口的女子也把头发编成许多细辫,并从额头向两边分开,同时又系上两条蓝色绒线穗。
    
    这四种不同地区的女子的其它装饰物也有很多种。壤口的男子头戴狐皮帽。安曲的男子也和安曲的女子一样,头戴尖尖的带红穗子的白毡帽。麦洼和麻色的男子则喜欢蓄长发,并用红色绒线缠在头发上。
    
    具有代表性的红原县藏族牧民丰富多彩、个性鲜明、艳丽华贵的服饰,与黄河之滨美丽的大草原风光交相辉映,同时也向世人展示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及其审美情趣。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