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创,你只能靠自己了


  单人独橇无后援从俄罗斯北地群岛滑雪到北极点,最早从1997年开始议论。2002年2月21日,刘少创终于成行了。
  即使在北极考察圈里,少创的举动也是有异议的。我的想法是,两个人还可以。单人走,还是缓一缓。北冰洋变数太多,凶多吉少。
  少创膂力过人,是条铁浇铜铸的汉子。’95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在松花江封闭训练时,两人拉一架雪橇在冰上行进、宿营。最冷零下35度,五天五夜不能上岸,上岸者取消参加考察队的资格。少创天天头橇引路,在嶙峋的河冰上飞跑,如履平地。同年5月,正式考察北极,从北纬88度线出发滑雪13天。他为躲避队友的呼噜声,竟在海冰上挖个雪坑露宿。到北极点那天,少创前出大队1小时路程,报告到达北极点。
  少创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身,博士后学业完成到中科院遥感所,现在是研究员。他1996年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后,1997年和’95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的老队员镜泊湖再次进行滑雪集训,提出从俄罗斯北地群岛滑雪到北极点,邀人同往。并同当年和秦大河横穿南极的几个外国探险家取得联系,设计了出境、极地保障等细节问题的解决方案。老队员各自有各自的事,少创心中首选的人都不能同行,但话没说死,说是等有时间就走。少创实心眼,就边准备边等。走北极的同伴不是轻易选的,9个纬度,五六十天冰盖生存。同行者一是要具备与少创相当的体力和心理素质,二是真得肝胆相照,真能知心换命。
  等人这几年,少创干了两件事。一件是实地考察了澜沧江源头。这条流经六国的国际河流的源头多年没有定论。1999年7月14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发消息:“中国澜沧江(湄公河)源头考察队刘少创博士认为:源头应在当地所称的吉富山上,具体位置为东经94°41′12″、北纬33°45′35″、海拔5552米。吉富山源头与拉赛贡玛源头相距约6公里。两源汇合处叫野永松多,两源水量相差不大。吉富山源头距野永松多23.6公里,拉赛贡玛距野永松多21.5公里。两者在20多公里的范围内相差2.1公里。”刘少创对澜沧江源头考察所用的考察方式,第一步,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卫星遥感系统(RS)进行实验室量测。把卫星遥感图像对照地形图进行几何修正后,用专门软件进行河流长度量算。第二步,到实地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进行验证核对。上澜沧江源头时,同行的’95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的老队员郑鸣因行前工作劳累过度,出现严重高原反应,在杂多县返回。少创一人带两名向导骑马到达了源头,也用了13天,也掉了5公斤肉。
  第二件是再次勘查了长江源头。长江源头也是多年争议的事。争议集中在长江源头是沱沱河还是当曲。当曲的水流量是沱沱河的5至6倍,流域面积是沱沱河的1.8倍。新华社通稿当年报道,“长办”确定沱沱河为长江正源的标准,是“按照‘河源唯远’的原则”。但是,结论为当曲长于沱沱河的正式考察已有多次。少创利用卫星遥感图象进行量测,使用GIS进行几何校正,获得当曲长360.8公里,沱沱河长357.6公里,当曲长于沱沱河3. 2公里的结果。少创二上可可西里,找到当曲源头。实地验证结果,与实验室量测结果吻合。少创于日前公布了自己量测长江长度的结果,但认为长江正源的人为认定在哪里,是诸多相关主管部门的事,只要人们知道长江的最长河源在当曲就行了。
  去年,郑鸣终于有了机会陪同少创滑雪到北极点,并一路进行电视拍摄。两人开始了行前体能训练,背着背囊从北京走到通县,一天打来回。商定了行期不几天,郑鸣和我接到了参加《极地跨越》联合摄制队的通知。这次,少创不能再等了。跑野外的人都经历着两个向度的过程,经验越来越足,同时体力越来越下降。少创39岁,正值两个抛物线顶峰重叠的时期。这样,单人独橇从俄罗斯北地群岛滑雪到北极点的计划提出来了。从上世纪初美国人皮尔里到达北极点至今,人类已在到达北极点和横穿北极的探险中创造了空中、水下、狗拉雪橇、单人有后援等各种纪录。少创是想为中国人争上一项。
  我知道少创是滑雪、定向、寒区生存的好手,具备这种综合素质和经验的国内再没有第二个人。但我也懂得在北极冰盖上不用狗拉雪橇,一个人拖着两个月的给养辎重长途滑雪是怎么回事,有点极地经验的人都懂。一个裂隙、一个陡坎,两人能过,一人带雪橇过,难度就大上几倍,或干脆不可能。不去说一人拖橇如何通过如山的乱冰,就说险情,一个人怎么应付?北冰洋水下多博特环流和从白令海峡到欧洲的直流的冲撞形成的剪切带会造成大面积冰块翻滚、开裂,1995年为躲避剪切带中国考察队连续滑行退后50多公里才到安全地带。这刘少创是亲身经历过的。少创曾托我定制潜水服,说遇到小的冰裂干脆游过去,再拽雪橇。
  一个不轻狂、不琐碎、不肤浅、不庸俗的男人,一个有志向、有胆色、有学识、有豪气的男人是应该被珍惜的。我见过少创4岁的小女儿,一双信任所有人的眼睛,天真大胆,活泼好动,也长得像铁蛋一样。少创妻子小鲁,端庄贤惠,从1995年就得适应提心吊胆地牵挂。——少创非得单人走吗?
  极地考察圈另外一种意见说,在现代通讯技术和定位技术支持下,单人可以走。
  不担风险成不了大事。如果中国人想干这件事,那只有刘少创能去了。
  去年12月4日,《极地跨越》联合摄制队从北京出发,少创气喘吁吁地赶到机场给我送来一台尼康F2。我心里有点乱,含糊地对他说:“哥们儿,北极见。”
  摄制队目前快走到赤道了,网上知道少创启程,但消息不多。和少创的E-mail往来也中断。在风雪弥漫险象环生的北极冰盖上,单独一人存活一天都不容易。郑鸣和我都不往深处谈论这件事。
  等5月吧。等到摄制队在北极点架好机器,就应该能拍到远远走来的那个小黑点。(叶研)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