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雅躺在纳斯卡线条上


  戈勒西·果洛多瓦在13米高的铁架了望塔上,守望着250平方公里发烫的纳斯卡戈壁。
  从塔上往下看,举世闻名的纳斯卡线条图形只是浅浅的花纹,几乎就是乱石滩中拣开石块形成低凹的平地,或者平地边缘码放着石块而已。但这些几十厘米深的沟却连成许多条几公里长的直线,切割划分了辽阔的戈壁。纵横交错的直线中散落着巨大的动物图案,比如鹰、蜂鸟、狗、猴子、鲸、蜘蛛、蜥蜴、鱼等等,还有树、人、等图案和三角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鹰的翼展120米左右,身长300米。最大的图形占地5平方公里。
  1939年,美国纽约长岛大学教授保罗·科索科斯乘机考察纳斯卡古代灌溉系统,在秘鲁伊卡市以南200公里处偶尔发现了这些线条和图形。
  戈勒西·果洛多瓦和两名政府派出的工作人员负责看守保护纳斯卡线条图形。著名的泛美公路从了望塔下穿过纳斯卡旷野。路边有铁丝网阻止人们随意踩踏线条图形。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人,只能在飞机上观看纳斯卡。
  热风拧着细长的白色旋涡,在旷野上飘乎不定地游动。线条和图形在蒸腾的大气中颤抖。果洛多瓦在这片炎热的不毛之地呆了24年,他已经被晒成了黑人。这都是因为玛丽雅·雷奇,一位德国妇女。他是玛丽雅基金会的工作人员。
  玛丽雅1903年生于德国德累斯顿,上世纪30年代移居秘鲁作教师。她为考古学家翻译资料,认识了科索科斯教授并从他那里得知了纳斯卡图形的信息。果洛多瓦说,“她一认识这个地方就和这个地方结婚了”,她开始用毕生精力研究纳斯卡线条和图形。《极地跨越/两极之旅》联合摄制队纳斯卡分队在玛丽雅故居看到,玛丽雅当年借以安身的,是一间土坯房。桌上放着村民送给她的一个烧水用的壶。两顶沾满尘土的太阳帽挂在墙上,单人床前的土地上摆着一双同样沾满尘土的人字拖鞋。一大团白色纸带曾被用来测量线条的长度。除了一架旧打字机和两台漆皮剥落的相机,就是像晾衣服一样重重叠叠地搭在绳上的图纸。再没有别的物品。
  果洛多瓦说,玛丽雅对工作要求很严格,勘查笔记永远是自己拿,而果洛多瓦他们帮着测量。玛丽雅如果发现原来的图纸或数据是错的,就会把原来的资料撕掉。玛丽雅的一个手指因被仙人掌的毒刺戳过而失掉了,所以她特别偏爱那只猴子图形。图形上,那猴子一只前爪五个指头,另一只前爪只有四个指头。
  1967年,玛丽雅为便于观察和保护纳斯卡图形在戈壁建造了这座了望塔。她极力劝阻了当地政府在这里开凿水渠和种植棉花的计划。她出版了《旷野的秘密》,从而全世界得知了这个不解之谜。玛丽雅包容任何对纳斯卡的猜想,但反对“太空人说”。她认为图形是公元前1000多年的古纳斯卡人干的。他们制造了这些图形给天神看。
  14年前,玛丽雅的妹妹问果洛多瓦能否当玛丽雅的私人司机——白发苍苍的玛丽雅已经衰老多病,行动不便。她想再进入纳斯卡旷野,就得果洛多瓦背着走了。摄制分队导演张力问:“你背着她时,是什么心情?”
  “心里很酸。这么大年纪还到图形这里来。她一旦认识这些线条就要研究到底。每次玛丽雅走不动的时候,就一定要躺在线条上。她说线条有很大的功能,能给人活力。我也躺过,的确有些异样。”所以果洛多瓦爱上了这里的工作。
  秘鲁是拉丁美洲三大印第安古代文化中心之一。在人们熟知的印加帝国(公元16-18世纪)之前,还有帕拉卡斯(Paracas)文化(其年代大约在公元前700年到公元100年)、纳斯卡(Nazca)文化(大约在公元前200年到公元600年),还有伊卡(Ica)文化(大约在公元900年到1200年),它们和印加文化都属查文文化系统。秘鲁地区还有以太阳门著称的蒂瓦纳库文化、奇穆文化、瓦里文化等等。古文明被历史湮没,保留至今的文化遗迹极其有限,使许多人类历史成了千古谜题。
  然而,纳斯卡线条和图形因玛丽雅而留存。和阿富汗大佛被炸一样,人类遗迹的保留和毁坏,都是人干的。
  1994年,玛丽雅守护纳斯卡图形50多年以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纳斯卡线条图形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四年前,1998年6月8日,95高龄的玛丽雅·雷奇逝世。纳斯卡镇万人空巷为玛丽雅送葬。果洛多瓦亲手参与埋葬了玛丽雅。   (叶研)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