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嘴摆脱“丰饶的苦难”

  “酋长咖啡加工公司”的烤制厂在巴西圣保罗以北的龙垂纳,方圆一公里之内可以免费享受咖啡的香味。
  萨姆帕约的嘴是检验产品质量的权威监测工具。他的职称是工程师,具体分类应是咖啡杯测师(咖啡行业不叫“品尝师”)。在拉丁美洲、非洲、亚洲这世界三大咖啡产区里,拉丁美洲是国际咖啡市场的老大。巴西咖啡产量800万吨,占国际市场的30%,是拉丁美洲的市场老大。酋长咖啡加工公司独占巴西出口量的40%。
  《极地跨越》联合摄制队在巴西拍摄的日子里,队员经常怀疑上帝是巴西人。这地方要什么有什么。要土地,全境有850多万平方千米的山林沃野,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海拔不超过1000米,只要愿意干,有开垦不尽的可耕地。要矿藏,金银铜铁应有尽有,还有宝石。要水,大西洋的水气每年送来平均1500-2500毫米的降雨。要能源,想建就可以建世界第一大坝——伊泰瀑大坝。要森林,放着一块地球上最大的雨林——亚马孙雨林。要温度,年平均气温20度。上帝还让巴西不要什么没什么。没有沙漠和戈壁,没有穷山恶水,没有严重的荒漠化,没有“防洪抗旱总指挥部”,没有过重的人口包 袱,没有地震,没有严寒。这是让多少国家艳羡的丰饶!
  但500年来,丰饶是苦难的。15世纪殖民宗主国占领巴西以后,红木成为巴西最早的出口产品,它是全欧洲纺织品的上好染料。但没用30年,巴西红木被砍伐殆尽。殖民者转而经营蔗糖,一段时间内,蔗糖的出口额约占巴西总出口额的90%。当地劳力无法满足甘蔗业发展,于是1532年从非洲掠夺第一批黑奴,开始了黑奴贩运的历史。由于加勒比地区糖业发展,世界糖价下跌,殖民当局把投资转向17世纪在米纳斯吉拉斯地区发现的金矿。狂热的采金潮使人口迁移和经济中心随之转移。19世纪初,英美纺织业急需棉花供应,巴西成为世界棉花的主要供应基地。1877年巴西东北部出现少见的干旱,20万人死亡,棉花繁荣结束。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和英国的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国际市场对橡胶的需求增加。橡胶采集业成为巴西经济的热点,巴西蔗农和棉农从经济衰落的东北部向天然橡胶产地亚马孙森林转移。坐落在亚马孙密林深处的马瑙斯迅速崛起,成为这一时期巴西经济发展的象征。不久,东南亚地区大面积人工种植橡胶林的成功,巴西天然橡胶走向衰落。西方国家想要什么,商人就从巴西拿什么。巴西木、甘蔗、棉花、采金和橡胶等经济周期,其兴也勃,其败也忽。持续时间都不长。给巴西留下的,只有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和从属于西方需求的经济地位。
  毕竟,上帝还是给巴西人留下了一些经济优势,比如咖啡。
  摄制队报告人刘小汉故意问萨姆帕约:“为什么巴西咖啡没有哥伦比亚咖啡名气大?”
  萨姆帕约说:“他们广告做得多。”
  多年来,巴西扩大咖啡出口的手段是加大产量。结果,咖啡行家對巴西豆的評價不高,认为巴西咖啡口味單調,缺少個性美,因此不把巴西列入精品咖啡產地名單。1998年越南中档低价咖啡挤进国际市场后,巴西不得不痛下决心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咖啡品质,争夺精品市场。
  2000年11月,巴西精品咖啡協會舉辦第二屆「極品杯大競賽」,國際媒體爭相報導。巴西有477個農莊報名參賽,由美國、日本、德國、挪威等12國的24名國際杯測專家做最後決選。24位权威杯測師花了三天工夫,不停試喝、漱口,开会討論,謀得共識,一洗巴西咖啡品质低劣的名声。巴西咖啡进入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精品市场。米納斯東部的馬塔斯小產區成為精品咖啡界的新寵,并创下极高的出口价格。
  提升巴西咖啡品名是巴西全行业努力的结果,是长久保持出口优势的前提,也是所有咖啡农命运所系。萨姆帕约负责酋长咖啡加工公司联营各农场送来的咖啡的分类、筛选。在萨姆帕约手下,15%的瘪豆被扔掉,以保证高质量。
  咖啡质量监控,重力、颜色方面可用仪器,但味道得靠人的嘴。萨姆帕约为摄制队演示杯测师的工作。这天有4个农场各送来6个样品,以保持监控密度。可转动的圆桌上摆放着24个咖啡杯。冲开后,先闻味。萨姆帕约鼻翼掀动,若有所思。接着,24杯咖啡打了沫,开始品味。萨姆帕约用勺舀了一勺咖啡,奋力一吸,发出“呼”的一声,满屋来客为之一惊。他解释说,这样可使咖啡喷满口腔,香溢朵颐,味道尝得真切。刘小汉也学着样猛吸一口,没有那种震耳的效果。萨姆帕约说,他从事杯测已有15年。这种技艺尚无培训学校,纯属家传。平时不抽烟喝酒,确保嘴的味觉清醒。(叶研)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