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深处的克丘亚印第安


  4000米的山上住着三户克丘亚印第安人。清晨,炊烟透出草房的茅草顶一团团地散到凛冽的空气中。凯斯里坐在铺上就开始做早祷告。早饭是甜草茶可烤酥了的土豆。饭前又做一次祈祷。
  饭后凯斯里动手编织羊驼毛毯。秘鲁这一带印第安人是男织女牧。女人照料牧场上的畜群。《极地跨越》联合摄制队的摄像多吉是藏族,一看凯斯里家里的织机就来了兴趣。这里印第安人的织机除了比藏族织机简单一点,皮绳捆绑的木架、木滑轮等等构件就和藏族的织机一模一样。多吉把从西藏带来的毛毯拿给凯斯里全家人看,凯斯里妻子马上拿出自家织出的毛毯一比,花纹、织法也是像极了。多吉告诉凯斯里一家,他来自另一个半球的高原,这里的高原民族风俗太像西藏了,只不过,这里烧骆马和羊驼粪,他家乡烧牦牛粪;这里织毛毯用羊驼毛,他家乡用牦牛毛。
  摄制分队跟着凯斯里下地收土豆。到户外一看,山地克丘亚人男女都披缀着流苏的红色毛毯,戴红色毡帽,在大山里鲜亮耀眼。毡帽上缠着毛织彩巾,扎了结后,在帽沿边拖下几寸长的彩穗。男人的帽沿平展略微向下伸,女人的帽沿上翘。据说这种帽沿的下伸和上翘是早年西班牙人来了以后规定的。节目报告人田野跟着拔了几株土豆,凯斯里说,土豆可以长得更大。现在土豆还小,但是味道好。克丘亚人的主要食品是土豆。凯斯里还种了大片的蚕豆,山谷里弥漫着豆蔻香气。
  凯斯里60岁,夫妇俩生养有三男两女。大儿子贝斯纳维是家里唯一会说西班牙语的人。他在南边100公里外的库斯市上寄宿学校,赶上周末回家,晚上跟着家人到牧场下夜。摄制分队跟着贝斯纳维又爬了500米高,来到凯斯里家云雾缭绕的牧场。贝斯纳维告诉队员们,骆马和羊驼很相似,个头大的是骆马,小点的是羊驼。另外骆马的背比较平,可以驮东西,肉吃起来有点粗。羊驼肉细好吃,但都卖了换钱。贝斯纳维赶畜群使投石器。投出的石块落到走远的牲口边,很像中国北方的“拦羊”。多吉也拿出自己带来的投石器,一比,又是一模一样。都是毛织的带子中间有一个小兜。田野试着抡圆了投出一个石块。多吉再投,姿势又熟练又帅,石块飞得很远。但投得最远的是贝斯纳维。
  贝斯纳维对队员说,他学成以后就回到家乡来当教师。教克丘亚的孩子们学知识,讲西班牙语。使他们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生活。这些牲畜是全家的财产,他上学就靠这些牲口换钱。下夜是看守畜群防备人偷。有一次家里丢了20多头羊驼,全家找了几天才找回两头。
  准备晚饭了。男孩子们去摘牵牛花,女人宰杀豚鼠。凯斯里床下饲养着一堆豚鼠。豚鼠肉是对远道的客人的款待。人们把豚鼠剥皮前放在毯子上撒上牵牛花祭奠一番。这种宗教仪式对骆马和羊驼就免了。烤熟的豚鼠肉味道很像兔肉。摄制分队给凯斯里一家带来了糖、盐和大米。此外凯斯里家的吃穿在这大山里就能自给自足。
  饭后凯斯里蹲在门边,和导演黄海波闲聊。他说:“我生在这山里。这里适合耕种和放牧。我感觉这里很舒适,不羡慕任何人。我希望孩子们受教育,他们是否愿意留在山里就由他们自己决定了。” (叶研)

摄制队拍摄克丘亚人
摄制队拍摄克丘亚人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