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旅游

伊泰普大坝简介: 

  在与巴拉圭交界的巴拉那河上,有堪称世界第一的伊泰普大坝。大坝高225米,长8000米,所用混凝土达1180万立方米。用这些混凝土,可建一个供200万人居住的城市,或者建造一条从大坝通到美国纽约的高速公路。大坝修筑形成的伊泰普水库最高水位达233米,水库总容量290亿立方米。水电站的主机房高112米,长968米,宽99米,面积相当于四个足球场。水电站的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远远超出世界原居前列的美国大古力水电站(650千瓦)和俄罗斯萨场斯卡亚水电站(640千瓦)。有人说,在伊泰普什么都是大的。这话颇有道理,就拿工程的合同来说吧:它的总重量竟达一吨重哩!

  如果说伊瓜苏瀑布是大自然赋予的“奇观”,那么距瀑布仅几十公里,被誉为“世纪工程”的伊泰普水电站则是人类创造的奇迹,电的大名与大瀑布遥相呼应。如今,水电站也成了当地的旅游热点。迄今为止,已有来自140多个国家的近700万人参观了伊泰普水电站,这些倾慕“世纪工程”之名而来的游人无不为工程的宏伟和壮观而倾倒。在电站参观纪念册上已留下一百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签名。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举行,会议前后,名国前来参观的生态专家和环境专家多达1.5万人。

  电站大坝为混凝土空心重力坝,全长7700米,逶迤连绵,气势雄伟。主坝高196米,相当于60层楼房。大坝外侧整齐地排列着18根注水高压铜管,每根铜管的半径为10.5米,若用它铺成地下遂道,可容四辆大轿车并行。18台发电机组就安装在大坝的“腹中”,每台发电机的装机容量为70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机组,其单机发电量可满足一座200万人口的城市用电。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260万千瓦,是美国大库力水电站的1.2倍,原苏联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的2.1倍和埃及阿斯旺水电站的5.9倍。伊泰普水电站满足了巴拉圭全国的用电量和巴西全国用电量的35%,这为巴西和巴拉圭两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有利条件。

  飞瀑奇观 观伊泰普水电站,但见泄洪道湍急的巨流犹如一道天然瀑布,飞流直下,势力万马奔腾,声如惊雷轰鸣。“飞瀑”砸落在岸壁凸起的岩石上,琼浆飞迸,碧玉粉碎,溅起的水花形成一片大雾,像一团白色的轻烟薄云,蔚为壮观;站在大坝极目远眺,只见大坝下游群峰连绵,林涛起伏,柔和的阳光洒在高山峻岭之中,使景色变得更加千姿百态,美丽宜人;大坝下面的人工湖碧波粼粼,浩如烟波,湖面上网箱养鱼站的鱼群不时翻腾出水,如鲤鱼跃龙门,带起飞溅的水花,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数只野鸭自由自在地游来荡去,一群不知名的鸟儿不时飘落在岸边,啄食小虫;湖面两岸条宽阔的护湖大堤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之处,大堤上栽就的2000多万棵护湖林木,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与原始林带连成一片;人工湖形成前,从淹没区救出的3万多头动物已在人工湖两岸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一大批移植的稀有植物经过专门人员的精心护理,也已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亚马逊河简介: 

  亚马逊河是拉丁美洲人民的骄傲。它浩浩荡荡,千回百转,蜿蜒流经秘鲁、巴西、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等国,滋润着8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使亚马逊河流域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神秘的“生命王国”。

  亚马逊河长6000多公里,其支流有上千条,与干流共同组成了总长度达6万余公里的亚马逊河系网,其流域面积800万平方公里左右,大部分在巴西境内。由于赤道附近多雨地区,水量终年充沛,亚马逊河口年平均流量为每秒22万立方米,使它成为世界上流域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巴西人自豪地称之为“河海”。亚马逊河河源至河口间的高差不大,加之又处于赤道多雨地区,河床深、宽且平坦,流速很缓,适宜航运事业,马瑙斯港是亚马逊河的重要港口。

  亚马逊河还有一个世界自然奇观--涌潮,它可以和我国的钱塘江大潮相媲美。在穿越了辽阔的南美洲大陆以后,亚马逊在巴西马拉若岛附近注入大西洋。亚马逊河的入海口呈巨大的喇叭状,海潮进入这一喇叭口之后不断受到挤近而抬升成壁立潮头,可以上溯600-1000公里。一般潮头高1米-2米,大潮时可达5米。

  巴西人把亚马逊海潮称为“波波罗卡”,涌潮时游人争相前往。每逢涨潮,涛声震耳,声传数里,气势磅礴。

  亚马逊河·长6,440公里,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二,仅次于长6,695公里的尼罗河。亚马逊河每秒钟把116,000立方公尺水注入大西洋,流量比萨伊河约多三倍,比密西西比河多十倍,比尼罗河多六十倍。占全球入海河水总流量的五分之一。水量充沛、水力澎湃,河口淡水流入大西洋中达160公里。支流中,七条长逾1,600公里;最长的是马代拉河,长逾3200公里。

  亚马逊流域植物种类之多居全球之冠。许多大树高六十多公尺,遮天蔽日,故旱地森林的地面光秃秃,只有一层腐烂的枝叶。涝地森林则情况迥异,灌木和乔木有板状基根,帮助维生。树冠由高至低分层,各层充满生机。葛藤、兰花、凤梨科植物争相攀附高枝生长,其间栖息着猴子、树懒、蜂鸟、金刚、鹦鹉、巨大蝴蝶和无数蝙蝠。

  水中生活着凯门鳄、淡水龟,以及水栖哺乳类动物如海牛、淡水海豚等。陆地生活着美洲虎、细腰猫、西(貊)、貘、水豚、犰狳等。另有二千五百种鱼,以及一千六百多种鸟。亚马逊森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最长可达十公尺,重达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躯干;但一般森蚺长度在五公尺半以下。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栖息在泥岸或者浅水中,捕食水鸟、龟、水豚、貘等,有时甚至吞吃长达两公尺半的凯门鳄。森蚺会把凯门鳄紧紧缠绕,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后整条吞下去,嗣后几个星期,不用进食。尽管成年森蚺是极可怕的猎食动物,但是幼蚺出生时,长不过七百六十公厘。幼蚺是胎生的,有时一胎达七十条左右。许多幼蚺被凯门鳄吃掉。幸存的长大后,反过来吃凯门鳄。

  亚马逊部分雨林辟为保护区,例如己西塔帕若斯河岸边的亚马逊国家公园,面积近一万平方公里。然而,目前的伐林速度若不减慢,亚马逊这片占全球林木总面积三分之二的广大森林,将在二十一世纪消失。

  从南方流过的河水既不像从北方流过来的河水如内格罗河河水那样是茶褐色,也不像从西方流过来的亚马孙河河水那样的白色,面是清湛的蓝色。蓝色河水和白色河水汇合时同样不很快融合,它们并行几十公里之后方才渐渐融合的。

  内格罗河和亚马孙河汇合处。内格罗河的流量仅次于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二位。它的河水是透明的茶褐色。亚马孙河的河水是乳白色的。两河汇合后河水并不立刻融合,而是两种颜色的河水并列而行,50—100公里之后才逐渐融合。

黑金城雕刻艺术简介: 

  奥罗普雷托是随着巴西“黄金周期”的开始而建立和繁荣起来的。17世纪末、18世纪初,米纳斯吉拉斯州发现金矿,成千上万淘金者和商人蜂拥而来。奥罗普雷托成为米纳斯吉拉斯州首府,并逐渐变成一座繁华的城市,最盛时人口达到10万。因采掘黄金而暴富的新贵,在“黑金城”斥巨资建立起一座座巴洛克式教堂、典雅漂亮的广场、水珠四溅的喷泉、卵石铺地的街道和精致美观的住宅。金矿主为了炫耀富有,在修建教堂时使用了大量黄金。据说,城市著名的皮拉尔教堂竟用去整整40吨黄金。巨富们还雇用大批杰出的画家和雕刻家装饰教堂。在这些大师中,最著名的是被称之为“小残废人”的安东尼奥·弗朗西斯科·利斯博阿。

  利斯博阿(1738年—1814年)是一个黑白混血儿,父亲是葡萄牙建筑师,母亲是一个黑奴。他在雕刻和建筑艺术上才华横溢,为后人留下了大量艺术珍品。但是,令人惊叹的是,他竟是一位重病在身的残疾人。不知是因为关节炎,还是患了麻风病,利斯博阿的手和手指严重扭曲。在他从事雕刻时,不得不让助手把钅郎头和凿子用皮带拴在手腕上。他的腿不能直立只能跪着干活,到后来他只能躺着进行雕刻。他的脸因病而变形,丑陋不堪。为了怕吓着别人,他在头上套了一只仅露出眼睛的布袋。就是在这样常人难以想象的条件下,他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雕刻作品。这位大师自通的艺术家几乎以双手扭转了乾坤,将黄金时代的美学标准,从风格主义的拘谨呆板形式,带往巴罗克式建筑与装饰的感性线条。由于他身有残疾,在艺术史上就以“小残废”的别号载入史册。

  在“黑金城”现存的13座教堂中,最能展现利斯博阿雕刻才能的是圣弗朗西斯科教堂 。这座双塔教堂气势恢宏,华丽壮观。利斯博阿用他病残之手为教堂雕刻了大门和大门上方巨大皂石的花纹。在他制作的主祭坛上,雕有纯洁可爱的天使、五彩缤纷的花环以及栩栩如生的寓言人物群像。祭坛上的雕刻至今色泽鲜艳,光彩夺目。教堂内的其他祭坛也出自利斯博阿之手。他独自雕刻了祭坛两侧的皂石,而一个身体健康的雕刻师完成一侧皂石的雕刻,在当时都被视为天才。

  “黑金城”郊外孔戈尼亚斯教堂门口,矗立着利斯博阿制作的12个真人大小的圣人雕像。这些雕像线条明朗,细腻精美,表情丰富,充分显现出利斯博阿深厚的功力,被誉为“夸齐莫多、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的天才结合”。他还为这个教堂制作了其他雕像和14幅耶稣受难像。利斯博阿的雕刻作品在世界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巴西的传世瑰宝。

  黑金城还有很多巴罗克式的建筑,黑金城剧院建于1768年,是巴西最古老的剧场之一;黑金城的每一座教堂内部都装饰得金碧辉煌,墙壁和顶部都饰有艺术绘画,圣器室内,精雕细刻的木制神龛,反映出淘金热时代的繁荣景象。

  黑金城的金矿遗址也是游人经常涉足的地方,这里有巴西最深的金矿井,深入地下2000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