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悬疑


    从新修的栈道我们很快就来到了安放悬棺的崖缝,这个十几层楼高的悬崖一年前这里还是猴子难攀的地方,和所有悬棺墓地一样它也是位于一条河边的峭壁上,这种地形与悬棺有什么比然的联系?战国时期人们有什么办法把重达两百公斤的棺木弄上悬崖的呢?
   
    长江三峡古代是一个多民族汇聚的地方,这些民族文化各异却有相同的葬俗,就是把逝者的家安在悬崖上.而且不同的民族以多种悬挂方式加以区别.
   
    采访悬棺与崖棺:悬棺就是一头放在洞穴里面一头悬在洞穴外面,晓峰那里就是悬棺.还有崖棺,崖棺就是放在悬崖陡壁的崖缝中,崖缝的空隙上呈一字排开排了一大排.
   
    一些专家认为古代少数民族采用这类葬俗是因为此地缺少深厚的土层下葬.众多的溪流和雨水也会使地下的棺木受侵蚀,所以悬棺葬俗延续千年而不衰.
   
    安置悬棺的方法普遍猜测使用吊装的方法,既由山顶通过绞架与绳索把悬棺下放到恰当的位置,纳入悬崖缝隙中.甚至今天在万里之外的印度尼西亚的一些少数民族仍采用这种方法安葬逝者,可是这种方法在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却未必行得通,因为那时尚没有今天这样结实的尼龙绳,甚至连秦汉时期的麻绳都还没有出现,所以战国时期的悬棺几乎没有记载.
   
    采访记载的悬棺:三峡地区悬棺在很多历史文献上有记载,但宜昌县晓峰的悬棺在文献上没见有记载,文献上记载的都是在哪里呢都是在长江三峡.比如风箱峡像风箱一样其实是棺材,宜昌境内有西陵峡西陵峡有个兵书宝剑峡,兵书其实也是悬棺.
   
    不用绳子能够把棺木运上悬崖吗?有人猜测可能修筑了栈道,可是三峡的栈道都是秦汉以后的产物,在铁器尚未出现的战国时期修建栈道难于上青天.人们被这几个战国时期古老的悬棺给难住了?
   


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