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0度探密


探秘北纬30度五 奔向三峡视频:


  世界上有数以百计的大河分布在不同的纬度带上,然而最辉煌的早期文明却都诞生在北纬三十度一线的河流两岸, 孕育古埃及的尼罗河,古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印度河以及中国的长江, 四大文明古国都被囊括其中,这里地形不同人种不同却创造了同样的辉煌,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奇特现象,

  尼罗河与长江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承载的文明从古至今从未间断,现在他们仍是世界公认最有价值的河流,那么,这条纬度带上的河流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导致文明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是北纬三十度最重大的课题之一.

  埃及首都开罗,位于尼罗河下游北纬三十度线附近,是现代非洲经济中心,而在他附近的美所布达米亚高原上则耸立着古埃及文明的丰碑和神秘的金字塔,同样中国长江中下游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里有一连串的特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汉.,被称为中国经济轴心地带.而这里的古代文明,尤其是河姆渡史前文明,以及后来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都达到同时代世界的巅峰.这些看起来完全不同的文明是否有共同的根源.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系教授 王恩涌:埃及 巴比伦 印度 这一带小麦培育后 灌溉农业技术的应用都在沿河 沿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 所以获得农业高产 所以在这些地方出现了文明 中国最早的农业 一个是旱作农业小麦一个是水稻 水稻在多雨的地区生长这正好是长江一线 而这一带正好是中国水稻起源的地方 下面是河姆渡 到了湖北是荆楚 到了四川是三星堆

  发源长江流域的稻米如今已经养活了世界上一半的人口,而尼罗河流域的大麦则被另一半人口广泛种植,只不过这些植物生长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北纬三十度了,这说明北纬三十度并不是唯一盛产农作物的地方.

  为了体会这里的自然环境我们从黄山来到了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地区,这里有一大批对温度和生态最为敏感的动物--候鸟,他们每年十一月份从华北甚至俄罗斯大批迁徙到这里的,使之成为中国最大的候鸟越冬栖息地,在这个人类已经频繁涉足的地区,候鸟仍旧依依不舍,这是一个很不寻常的现象.

  碰巧尼罗河下游也是重要的鸟类保护地,鸟类纷纷选择北纬三十度安家可能与早期人类有共同的原因.江河咆哮推动了文明的车轮,但在它背后还有更为强大的动力暗藏着,这就是星球的运动与大气环流.

  中国自然基金会地学部研究员 宋长青:世界上有这么多大江大河 为什么早期文明多集中在北纬三十度左右 的大江大河边发育呢 事实上河流本身的分布是受地形气候的影响造成的 但沿北纬三十度线却有一个良好的 适宜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这个环境我指的是它的温度环境和生态环境

  大学城市与环境系教授 于希贤:从大气环流的角度来看 它是副热带高压带经过的地方 恰巧是信风和东南季风在这里交汇 所以形成了洋流寒流和暖流也在此交汇

  冷热交替看起来让我们添了不少麻烦,但却避免了持续冷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且它也使我们的文明有了更强的适应性,这是持续发展的深层原因吗?.

  虽然这些说法莫衷一是,但却挡不住文明的脚步,直到今天北纬三十度的江河沿岸还有新的文明奇迹不断的出现,令世界震惊.

  离开鄱阳湖我们将沿长江西行,它是北纬三十度上横贯中国最便捷的通道,他将把我们探秘之旅带往北纬三十度上最新最大的文明丰碑--三峡大坝.

  浩浩长江计入三峡突然突然变得狭窄而凶猛,从清代开始就有人想在这个紧要的位置调控长江,到了八十年前孙中山更是立志要在这里筑坝发电,这个理想直到七年前才开始实施,而今大坝已经耸立在我们面前.

  据说它是世界水利史上使用混凝土最多的工程,一千八百多万立方米混凝土,如将其制成1立方米的混凝土块,可绕地球赤道大半圈。这一宏伟的工程诞生在北纬三十度附近,既有必然也有巧合,一些原因甚至今天都无法解释.

  三峡大坝酝酿之初有许多重大的课题有待研究,其中之一是大坝需要建得多高才能起到他最重要的防洪作用,因为每增加一米都要多投入上亿的资金,同时每增加一米大坝对地壳的压力也会增加很多.而这一带地质条将相当复杂和脆弱.

  这时候三峡附近的黄陵庙给专家提供了重要依据,这是一座明代修建纪念大禹治水的庙宇,虽然建于很高的山坡上,但是一八七零年一场历史上最大的洪水却险些使它遭受了灭顶之灾,直到今天庙里依然留有当年水淹的痕迹,他不断的警示后人长江水患的巨大破坏力.不可低估.

  湖北宜昌黄陵庙文物处 罗春玲:当时一八七零年洪水淹没了我们大半个中国 (相当于现在的)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 要是现在还发生一八七零年那么大的洪水 那就不止淹死二三十万人可能是两三百万人 所以他们看了以后认为应该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

  于是专家根据这一次历史上最高水位制定了大坝高程一百八十五米的标准.对于防范水灾这是一个最安全的标准,然而这个比任何摩天大厦都要沉重的建筑却给了专家巨大的挑战.它会把脚下的地给压塌了吗?这并非杞人忧天

  我们沿着当年专家走过的路用他们的眼光去看一看三峡.

  和长江的混浊不同三峡有许多清澈的支流,这里终年溪水潺潺,林木茂密, 它代表了整个三峡的地貌,然而这些泉眼密布沟洞相连的环境在专家看来却是松脆不结实的地形, 可以想象如果大坝的底下到处漏水绝不是一件零人满意的事.

  三峡有一道著名的景观名叫灯影石,它形似航标灯上面大下面小,其实它是被流水切割侵蚀而成的石灰岩,整个三峡都是由这一类的岩石组成,这种岩石能过被水缓慢溶解最后在水流过的地方凿出一道深槽,正是由于这种作用六百里长的山体才被切割出陡立的峡谷,造就了三峡奇景,可以说这里是石灰岩的天下.

  三峡的壮美和别致吸引着游客,但水电专家不会愿意把大坝建在这一类不牢固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地形非常合适截断江水,但却难以找到一块建坝的良好基石.

  从六十年前中国的第一代水利专家,美国的水坝建设权威,苏联的地质学家就在六百里三峡苦苦探寻着,他们在幽深的石灰岩峡谷中爬山钻洞,在湍急的江岸,水下挖地三尺,目的就是找一段适合建坝的基础,虽然不敢奢望,但是他们心中理想的目标是一段花岗岩,可是要在石灰岩的世界里找到大段的花岗岩,理论上是不可能的,石灰岩的独特风景成了他们难以摆脱的恶梦.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在西陵峡一段名叫三斗坪的地方,他们找到了这样一块宝石,它竟然是一块宽达一公里的花岗岩,更可贵的是它整体几乎是铁板一块,它非常致密难以加工,但一旦成型却牢不可破,更巧的是它的宽度正好可以容纳巨型的三峡大坝,而且这一带还有建坝最为理想的地形,世界著名的水利专家看到这一切之后非常惊讶,它只能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上帝赐予中国最好的坝址,没有它今天的三峡工程无法想象..建造三峡大坝是历史的必然,但发现这样这块理想的基石却超出了常理,是什么原因在漫长的石灰岩地带突然爆出一块美丽的花岗岩,这个北纬三十度新的谜团还需留待后人去解释.




          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