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地理 > 自然探索 > 正文

(穿越可可西里)“我正在挖的是一棵树”

央视国际 (2005年10月17日 10:15)

  藏北羌塘高原没有参天大树,也看不见低矮的灌木,只有贴在地上生长的一团团、一块块的红色、黄色植物。看起来10月份的山岭、湖盆光秃秃的一片萧索。

  8日,科考队来到半岛错湖边进行综合科考。来自中科院植物所的队员胡建莹正在用地质锤刨着脸盆大的一团淡黄色植物。

  “这是什么植物?刨它干啥?”记者问。

  “这是柔籽草。我挖它做个标本。”

  “挖一株草为啥用尖尖的地质锤,不用铲子?”。

  “我正在挖的是一棵树。它虽然叫草,却是矮化的木本变种植物,根很深。我的植物铲已经挖弯了,只能用坚硬的地质锤刨。”

  听了小胡的话让记者大吃一惊。这时其他队员也跑过来帮忙。   在海拔5100米抡动地质锤是件消耗体力的事。不一会,小胡累了,才有工夫解释这“柔籽草”和青藏高原的植物。

  柔籽草生长在青藏高原北部的广大地区,主要分布在土壤含水量比较高的河漫滩地和河流两岸。在雨季来临的时候,土壤以上的部分是绿色的,向外贴近地面平展生长。因为地表风小,吸热快,环境相对稳定,比较适合它的生长。

  小胡指着正在挖掘的柔籽草说,它是矮化的木本植物,在高寒的高原地区生长,非常抗寒,每年只向外生长几毫米。这株别看只有脸盆大小,可是已经有100多年的高龄了。估计它的根有将近1米长,要做标本,就要尽可能多地保存它的根系,不能只简单地挖出土层表面的部分。它的根深深地扎在冰川冻土里面,所以要挖出整个样本非常困难。

  “青藏高原的很多植物呈现矮化的特点。比如红景天、雪灵芝、点地梅、火绒草都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的严酷的自然环境,贴着地表向外沿展生长。这是植物适应环境非常重要的生长策略。”

  花了40分钟的时间,柔籽草终于“出土”了。小胡抱着挖出来的样本,向200米开外越野车走去。虽然整个样本上还挂着冻土,足有五六十斤,可小胡脸上还是洋溢着笑容。

  藏北高原的高寒土地上生机盎然。(新华社记者杨维汉)

责编:王卉  来源:新华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