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地理 > 乡土中国 > 正文

中秋:团圆节的来历

央视国际 (2005年09月14日 09:20)

  中秋节,时为农历的八月十五,正当秋高气爽之际。

  中秋节,又名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中秋夜的月亮最圆最亮,神州的千家万户团聚赏月,吃月饼,充溢着祥和的气氛,象征着“团圆”和“圆满”的意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民间流传极广的是嫦娥妒恨丈夫后羿薄情,偷吃了他从王母娘娘那里要来的不死之药,于八月十五日之夜飞上天去,在月筑室为宫,遂为月宫之神;后羿后悔不已,年年的八月十五日夜,望月设供,祈望妻子返回人间与丈夫、儿女团聚,由此而衍生出后世民间祭月祈团圆的文化。

  民俗学家则认为,中秋节的原始基础是源于先民对月亮的崇拜。到周朝时,这种朝拜开始岁时化,“中春……迎暑,中秋迎寒”。在汉代以前,秋夕祭月已列入朝廷典章,而“嫦娥奔月”的故事是汉朝建立后才出现的,到唐、宋时,中秋节已受到普遍的重视,在《古今岁时杂咏》一书中,卷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收录了唐、宋两朝著名人物咏中秋的诗,而且每首都几乎与月亮相关。“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唐·戎昱《中秋夜登楼望月寄人》);“镜里秋宵望,湖平月彩深”(唐·陈羽《中秋夜临镜湖望月》);“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唐·韩愈《中秋夜赠张功曹》);“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宋·苏东坡《中秋》)。这些诗说明在中秋节,祭月、赏月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中秋节吃月饼的记载,在北宋以前的典籍中很难找到,直到南宋周密所写的《武林旧事》卷六中,提到各种蒸食的糕饼中,有“月饼”在列,但是否就是中秋专用的节物,则不得而知。月饼明确地作为中秋节专用之物,并赋予一种“团圆”“和美”的美好意蕴,是在元代之后,“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明宫史》载,每年农历八月一日开始,“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

  在中秋夜,谁都希望全家团圆、朋友相会,以感受良辰美景带来的愉悦。“和和美美,团团圆圆”,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祈愿。(聂鑫森)

责编:王卉  来源:新华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