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节目:景德镇官窑考古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13日 14:53
瓷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象征,景德镇则以上千年从未间断的瓷器生产和不断推陈出新的瓷器精品,为这一灿烂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据史料记载,景德镇地区从汉代就开始烧制瓷器。北宋真宗景德年间,景德镇创造性地烧制出了青白瓷,由于接近玉的色调和质感,受到士大夫阶层的喜爱,并得到宋真宗的赞赏,从此,这里开始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
从元代起,朝廷正式在景德镇设立官窑,专门负责为皇家烧造瓷器,也正是在元代,景德镇烧制成功了著名的青花瓷器。
明清是景德镇官窑的鼎盛时期,朱元彰登上皇位的第二年,就在景德镇开设了御窑厂,并专门派太监到景德镇督造瓷器。
在明代,景德镇不仅在青花瓷工艺上继续进步,还创造了绚烂的釉上彩绘和彩釉瓷。清新优雅的永乐宣德青花,釉下釉上互相辉映的成化斗彩,还有黄绿紫相间成趣的素三彩等都创始于明代。
清代景德镇又烧制出了闻名遐迩的古彩、粉彩、黄彩、珐琅彩和各种名贵色釉,景德镇窑户一度达到数千家,工匠达到10多万人。
从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设立官窑到1911年清朝宣统皇帝退位,景德镇官窑的历史长达六百多年。岁月流逝,许多文明的秘密都已经深藏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但这些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无尽创造力和高雅审美情调的艺术品,至今仍然具有深刻的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