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频道 > 2005新春民俗主题看板 > 正文

北京:第五届厂甸庙会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28日 20:49)

  名称:第五届厂甸庙会

  时间:2005年2月9日(农历正月初一)至2月14日(农历正月初六)

  地点:宣武区南新华街

  内容:据了解,始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厂甸庙会向来以“文市”著称,民俗民间文化赋予其极大的魅力。作为一个文化品牌,厂甸庙会所蕴涵的民俗民间文化也一直是使京城百姓流连忘返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的厂甸庙会将以“与时俱进的宣南文化”为宗旨,围绕着“新宣武演绎古都神韵,‘老’厂甸再现百姓乐事”的主题,重释老北京原汁原味的民俗民间文化。届时,在拓宽近3倍的南新华街上,除了往日的花会行进、“金嗓子”民间吆喝大赛、 “厂甸八大绝”评比展演等传统项目之外,汇集北京民族民间文化精髓的“首届北京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展演”将让前来观光的游人大开眼界。

  “拉洋片”又叫“西洋景”、“拉大画”和“拉大片”,是天桥撂地表演的一种民间杂耍。表演者站在凳子上用长棍指点解说,用锣鼓伴奏。看完一张再换一张,表演时,观众坐在木箱前的板凳上透过箱子上的小窗口往里观看,不仅里边的画片看得清清楚楚,对唱词也听得真真切切。在本届庙会上,老天桥这一悠久的绝技将作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展演”活动的主体与京城百姓“亲密”接触。

  据介绍,“首届北京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展演”不仅汇集了宣武区的“拉洋片”、“白纸坊太狮老会”、“大栅栏五斗斋高跷秧歌”等节目,同时也吸引了来自门头沟、通州、密云等区县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门头沟京西古幡乐。京西古幡乐是北京地区的珍贵民间文化遗产,被文化部列为第二批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立项工程,它依托着古幡会流传几百年而不灭。古幡会是门头沟地区特有的节日庆典,古时以颂神、祭神为主要内容,现已发展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一声“响锣”,鼓乐齐奏,所有旗幡全部擎起,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里,气势壮观。在整个花会表演中有两档古乐十分瞩目,其中的打击乐,称为京西古幡乐。演奏形式分为吹奏与打击两部分,吹奏乐器由笙、管、笛、唢呐、云锣、大鼓、小钹组成,打击乐器由大铙数个,大钹数个、小钗两个、铛子一个、大鼓一面组成。在花会行进队列中,有色彩缤纷的旗幡,有各种各样的花会:如狮子会腾挪跳跃,金铃山响;地秧歌十二角色扭闪追逗舞姿婀娜;小车会丑婆子膏药、翘辨,手舞旱烟袋;傻柱子嘻逗小媳妇,车前车后跑不停;古幡乐、笙管、笛声声悦耳;鼓镲锣、你敲我打震天响,大鼓会,八面大鼓列两阵,十二小儿翻跟头、打把式、双钹相击响八方。京西古幡乐继承了明清遗风,反映了京西独特的民族民间风俗画卷。除此之外,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通州运河龙灯以及密云县的“五音大鼓”也将在本届厂甸庙会上崭露头角。初一至初三,这些精品项目将在位于南新华街北京实验小学门前的中心舞台和湖广会馆里集中展示。

  今年是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诞生在琉璃厂地区。为了纪念中国电影的发源地,本届厂甸庙会将在《定军山》的拍摄现场——丰泰照相馆旧址(现宣武实验幼儿园)搭设电影大棚,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回顾中国电影百年历史。

  乘车路线:

  1、公交汽车:乘坐百利宝、53、50、6、102、

  105、14、15、25、57、603、715、743、917、特5等路公交车均可到达,乘坐地铁在和平门站下车。

  2、自驾车路线:沿和平门大街至两广路虎坊桥路口即到。

  停车场:专用停车场

  电话:83540687

责编:郭翠潇  来源:新华网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