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频道 > 石头的史诗——走近汉画像石 > 正文

第一编 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 一 车骑 

央视国际 (2005年02月06日 13:41)

  

等级森严话出行

  车骑出行是汉画中最流行的题材。汉代以前,一车御四马被称为“一乘”,军力强国被称为“千乘之国”,“万乘之国”。车马变成了最具军事实力强弱的象征。汉人爱车马。车马在汉代由汉初显示国力、军力为目的,到汉中期则成了财富、地位的象征。贵族官吏出行时,宝马雕车,簇拥满道,备具威仪 。那时衡量人的身份、地位不是有车无车,有马无马,而是坐什么样的车,骑什么样的马。东汉明帝时,百上朝,“车如流水,马若飞龙”。汉武帝时为炫耀帝国的显赫,不仅革新改造了各种兵车,而且大量制作宫廷和官府用车,严格规定了车舆的使用管理权限,在用途和尺寸等方面均有了较细、较明确的分类。《后汉书·与服志》中有详细记载。但在那“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为了追求鲜车怒马,车辚马啸的威严,有些官吏、富豪大商、大庄园主,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势、财富,在墓里僭越建造刻画的大有人在。这也就是说,在汉画像石上出现的车辆,并不能非常确凿地证实墓主人的身份。

  辎车:有蓬,蓬呈圆拱形,只掩顶和两边,前后不蔽,多为官家妇女乘坐。

  轩车:轺车施帷,四周有屏蔽,并自车盖而下连接两侧座厢。古代贵族和官吏家的妇女外出,怕人家看见,故加蓬遮掩,公主皇妃多乘此车。

  斧车:古为战车,也作为出行时前导之车。是一种舆上无盖的“轻车”,车上可放置斧、矛、戟等武器以及幡游旗帜等装饰物,斧车也是公卿之下,县令之上官吏出行时的前导车。

  轺车:车厢四周敞露,有华盖,无武器,人坐车上可以四顾了望,车厢小,车速快,属轻便常用之车。

  加幡轺车:即轺车加一对车耳,车厢两边可加翻折的挡板,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如奉禄二千石的官吏,一对车耳均为红色,而六百石至千石的官吏,则只在左车耳上涂有红色。

  轓车:它比轺车只增加一对车耳。

  安车:《礼记·曲礼》郑注:“安车,坐乘,若今小车也。”也就是说安车特指坐乘之车。安车常驾四匹马。诸侯王所乘。此车有“羽盖华蚤”,而且在车衡上立一鸟,与《后汉书·舆服志》所说“鸾雀立衡”之制正相符合。这是汉画中见到的最豪华的车子。

  鼓吹车:鼓吹车和斧车一样,也是仪仗用画。河南唐河针织厂画像石墓的出行图中有鼓车,车舆中树一建鼓,羽葆飘扬,一鼓吏持槌击鼓,开道前行。汉代还有合鼓和吹奏乐器于一车者,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的大王车出行图中的鼓吹车就把车舆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二鼓吏侍槌击建鼓,下层四乐手两两对坐吹奏乐器。此车驾双马,车盖饰龙首飘带,甚是豪华。

  大车:汉画中的大车一般直辕,无盖,车箱较大,驾牛。

  輀车:这是一种丧车,用于载运棺柩,在汉画中也不多见。《说文》:“輀,丧车也。”本书收录的江苏沛县龙固汉画像石《出丧图》里就有一辆輀车。此车四轮,盖作鳖甲状,由牛牵引。

  最常见的驾车动物是马。汉画中的驾车之马以一匹为最常见,少有二匹、三匹、四匹者。其他动物也比较少见,其中有牛,一般驾大车;羊和鹿,一般驾小车。

  一般是二龙驾一车。

  虎,河南南阳画像石上的雷公车即由虎驾。

  鱼,海灵和河伯出行时,一般由三条鱼驾一车。

  鸟,山东嘉祥县嘉祥村出土的一块祠堂画像石上有三鸟拉一车的图像,车轮为云状,车上坐二仙人,前为驭手,后为主仙。

  驾车的动物还有不常见的鲸、狮等。

  车骑出行图中,一侧刻有一人,双手捧盾,躬身作迎宾状,即亭长。秦汉之制,乡间十里一亭,设亭长和亭卒。亭长除“禁盗贼”之外,亦担负送往迎来,掌开闭扫除之职。还有持板躬 迎的,执戟门卫的,拥彗相迎的。拥彗是迎宾的礼节之一,迎接尊贵的人,先用扫帚清道,以示敬意。

  以车骑场面为例,即有包括了仙人鬼三界在内的四种解释,即:一墓主升仙通往仙界的行伍,二、墓主生前的威仪,三、墓主对冥界豪华生活的渴求,四、墓主前往地上祠堂享受祭品的行列。


  

⑴一轺车四鱼

本篇文章共有 10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