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频道 > 人民的学者——钟敬文 > 正文

纯粹的钟敬文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09日 22:21)

  钟敬文,原名钟谭宗。日本人称他是“中国民俗学之父”,以他对中国民俗学的贡献而论是当之无愧的。

  早在三十年代,郁达夫评价钟敬文的散文“清朗绝俗”,可他一门心思研究民俗学,“执著如怨鬼”,如醉如痴。

  钟先生高寿,可耳聪目明,步履矫健。拿启功先生的话说:连白内障都不生。这得益于他多年来养成的一个习惯:早6时必出门散步,下午也有1小时散步。钟敬文散步“已成为北京师范大学一景”。

  钟敬文老先生记忆力惊人。有一年,他参与审评一个国家科研项目,弟子把论文念给他,他听着听着就说:“《左传》没有这句话”,“《水经注》不能用这个本子。”学生大吃一惊,回去翻书,果然如此。

  钟先生喜欢逛书摊,有时让学生陪着上街,见了好书就买。过几天他会问:“你觉得那本书怎么样?”而学生早已将书束之高阁,站在那惭愧得不行。

  钟敬文做事认真是出了名的。他从青年时就准备写女娲的文章,可至今材料成箱,仍觉得思考不成熟而未动笔。今年95华诞,学校和老友准备办一个庆祝会,钟先生俨然给别人祝寿,开会那天一大早赶到,在会场指指点点,走来走去。旁边年轻人禁不住笑起来。

  钟敬文有个座右铭:正直、勤奋、淡泊。说起勤奋可是有口皆碑。前年学校安排他去八大处疗养,可他认为这是最好的“还债”时间。1个月后,老先生抱着5万字的文章回来,像孩子似的得意洋洋地对弟子说:“这个假期没白过。”

  夏衍是钟敬文患难与共的老朋友,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领导职务。先生或许是忙,一直没进过夏衍的家门。十年内乱时,夏衍被关起又放出来,第一个登门看望的就是钟敬文。

  有年过生日,启功先生送他1000元钱,先生转手就送给了民间文艺研究会,说如果不把钱花在公家身上,就对不住启功先生一番心意。

  朋友和学生常说钟敬文有“仙气”、“仙骨”,心里烦闷,和他聊一会就神清气爽,如沐春风。先生健谈,可除了学问和做人,不谈“俗事”。他对学生说过两句话:“人要有远大理想,为这个理想要有所舍弃。”“民族的脊梁自然要承担压力和责任,可这根脊梁必须有人去作。”

  王蒙曾说钟敬文先生是个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那济济一堂的徒子徒孙们说,先生是个纯洁的人、了不起的人。(习少颖)

责编:郭翠潇  来源:人民网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