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破解四合院保护三大难题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2月24日 13:50 来源:人民日报

  作为北京的重要地理坐标,对传统民居四合院的保护,历来是除了皇城和胡同外最重要也是最敏感的关节。记者日前采访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时,他表示至少有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究竟要不要腾空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形成今天这样的格局。其适合北京气候而产生出来的青砖灰瓦、玉阶丹楹、磨砖对缝的“口”字形的建筑造型,曾令马可?波罗“叹为观止”的天人合一的住宅理念,尤其是一家一户长幼有序浓缩儒释文化精髓的居住程式,被誉为中国传统住宅文化的集大成。但是,经历了三个历史“高峰”,今天的四合院成为拥挤和落后的指代。这三个“高峰”分别是:民国以后,大批贫民出现在城市,大杂院始露端倪;“文革”以后,房管所直管公房,许多单位打破一户一院制,把院子分割成几家,后来大批知青拖家带口返城,房子不够住,就在院子里搭建棚舍;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为躲避余震,许多居民跑到四合院里搭防震棚,地震后这批防震棚保留了下来。

  “经过多年演变,四合院早已不是以户为单位的传统居住形态,大量的四合院成了大杂院,人满为患,违章建筑乱搭,安全隐患触目惊心。保护四合院,首先要疏散人口。”梅宁华强调,解决四合院人口密度过大问题迫在眉睫,针对前段时间个别媒体关于“腾空”四合院的说法,他提出:“人口疏散,不等于全部腾空。这一说法极不准确!根据北京市政府的当下规划,改造四合院,主要是恢复到传统的一户一院的居住形态,减小人口密度,合理地疏散人口。”

  “多数人迁出,少数人留守。房屋有人住才有活力,尤其是四合院,天人合一,缺一不可。腾空式的博物馆保护法,除了少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既没有必要也不顺应四合院住宅文化的本质。”有专家指出。

  如何增加舒适性

  舒适性差是四合院居民遭遇的最大问题。反对对四合院给予保护者不乏其人,依据是四合院落后、贫穷。持此论者基本来自四合院现居民以及拥有四合院居住经验者。这一观点至少表达了一种现实需求: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居住品质有了新的要求,而四合院则因为取暖、上下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不健全,基本生活功能难以实现。因此,旧城改造的推土机启动时,四合院里的居民翘首迎接,冀望从此能住进楼房。四合院的文化价值不言而喻,但如何最大化地实现其使用价值,是必须攻克的难关。怎么既享受文化底蕴又住得舒适?改造基础设施,完善居住功能,是首要前提。针对正在实施的玉河、三眼井、白塔寺、大栅栏、鲜鱼口等北京历史街区整治试点,梅宁华认为关键问题“不光是基础设施改造的技术问题,也不是财力问题,而是关涉四合院改造和保护方向”。解决基础设施,恢复一户一宅的传统居住形式,既有利于四合院的保护,又提高了居住质量。梅宁华说:“房子不拆,房户分离,然后对四合院地区统一规划、改造和使用。”

  怎么进行分类保护

  “光拆不行,完全不拆也不行!”梅宁华说。四合院不是一个统一概念。北京现存的四合院不全是大宅院,相反,大量的四合院形式简陋,尤其是清末民初建造的房子,多且杂,院子不标准,主要是贫民居住,现多在南城。王府式的大宅门只是少数,一些商贾住的院子质列中等,现存数量也不多。据此,四合院的保护分三类,即保护类、改善类、修复类。保护类指挂牌文物保护单位,其价值和信息独一无二,坚决不能拆,谁拆谁犯法。改善类主要指改造基础设施,改善生活质量。修复类是指平民百姓盖的四合院,不属挂牌文保单位。盖的时候因为财力不够用的材质不好,墙缝里甚至塞满了旧棉花,加上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在北京的四合院里,这一类占的比例特别大,修复的计划是在保留部件和结构的基础上,拆掉一个危机重重的四合院,重盖一个形式相似的四合院,相当于文保单位实施的落架大修,技术上是可行的。”

  由“推光头式”的旧城改造,到一所房子一个胡同的微循环改造,再到以建平房和传统样式住宅为主把四合院以立法形式保护下来,再到整个旧城整片街区的风貌保护,政策在倾斜,规划在调整,政府保护四合院的决心越来越大。

  失去风貌,失去了地理图标,北京就不是北京。有资料显示,北京的胡同正在以每年600条的速度迅速消失,依此类推,北京仅存的不到3000座四合院,如果不加保护,毁灭就在眼前。因此,慎重处理好四合院改造乃至整个北京旧城的保护和发展,是远规,更需近举。(记者 刘琼)

责编:郭翠潇

相关视频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