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复活弋阳腔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2月24日 13:48 来源:人民日报

  弋阳腔是南宋末年流传于江西弋阳地区的南戏与当地方言土语以及地域民俗相融合、“辗转改益”滋生出的一种全新的地方腔调,因发源地而得名“弋阳腔”。其显著特色是“一唱众和”,以打击乐和丝、竹、弦、管等乐器配乐伴奏,唱腔可塑性大、声调高亢,既具南方温柔敦厚之雅韵,又兼北方慷慨激昂之气质。

  抢救迫在眉睫

  据《南词叙录》所载,由于弋阳腔在声腔方面不断与各地民歌、山歌、小调及道教音乐相结合,因而使它极具生命力,来自民间,流传于民间。当时流行弋阳腔的地区,除江西本区域外,还有北京、湖南、福建、广东等10多个省市,弋阳腔剧目发展到100多种,曲牌400多个。弋阳腔产生后的500多年里,在全国衍生出一个庞大奇丽的高腔体系,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弋阳腔也被称为是中国高腔戏曲的鼻祖,被誉为中国四大声腔之首。

  由于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审美情趣的变换,曾风靡一时的弋阳腔在进入民国后渐渐显露其衰落的命运,并走到“濒临灭绝的危局”。

  “再过20年,如再不抢救和保护,中国这一古老戏曲将会失传于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弋阳腔将成为真正的化石。”弋阳腔老艺人之一、现已从弋阳县文化局办公室主任岗位上退休的杨典荣担忧地说。

  挖掘收集资料

  据弋阳文化部门负责人介绍,这一古老声腔艺术濒临灭绝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传承队伍严重老化。目前整个弋阳县从专业队伍出来的老艺人只有3人,且年龄都60岁以上。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弋阳腔剧团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已解散,弋阳腔失去了赖以流传的载体。三是弋阳腔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产生的优秀传统剧目,因缺乏整理、挖掘、提炼和舞台展示而濒于失传。四是自明代就流传并散布在弋阳县一些农村的不少弋阳腔古戏台不仅没能申报为文物,连基本的保护措施都难以提供。五是由于长期销声匿迹不与观众见面,弋阳腔正面临被群众遗忘。

  2002年以来,“全国文化先进县”弋阳县除成立了抢救和保护弋阳腔工作委员会,把弋阳腔抢救和保护列入县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十年规划,请来全国知名戏曲专家学者一同探讨制定了《弋阳腔抢救和保护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方案》,设立了弋阳腔抢救和保护基金外,还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抢救和保护弋阳腔。

  该县积极为弋阳腔申请国家民间文化保护。在多方呼吁和努力下,弋阳腔成功地被文化部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这是江西省唯一一个被列入这一保护工程的民间艺术。保护工程申请成功,使弋阳腔的抢救和保护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弋阳腔自诞生时就一直流传在民间,民间成了弋阳腔的天然保护所。为此,该县成立了弋阳腔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发掘小组,深入到本县及周边省市民间广泛搜集弋阳腔的剧本、曲牌、服饰、脸谱、器械、乐器等资料,挖掘记录弋阳腔的出土陶器、木刻、石碑等实物。日前,专门收藏弋阳腔实物凭证的“中国弋阳腔博物馆”已在弋阳建立。

  解决传承问题

  为了解决弋阳腔后继无人的问题,前年弋阳县与上饶文艺学校联合开办了弋阳腔戏曲班,在全市范围内精心挑选了36名学员进行专业培训,学制三年,指导老师由弋阳县健在弋阳腔老艺人担任。去年9月,该县以这些人为基础,恢复解散了23年的弋阳腔剧团。

  为了展示弋阳腔经久不衰的生命力,2004年9月,弋阳县邀请了全省仅存的几位已退休的弋阳腔老艺人,重排了1981年获全省戏曲汇演6项大奖的弋阳腔经典现代剧目《祭碑出征》。这个剧目在全国弋阳腔(高腔)学术研讨会期间,成功地向全国戏曲专家学者进行了汇报演出,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赞扬。

  抢救保护弋阳腔是项长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下一步,弋阳县将按照保护方案的工作计划,成立“弋阳腔戏剧创作研究所”,专事弋阳腔剧目的创作、研究,协助文化主管部门做好弋阳腔的抢救、保护和发扬工作。同时,该县还积极开展弋阳腔的培训和普及推广工作,扩大弋阳腔的群众基础,培育弋阳腔的观众市场:每年举办1―2期弋阳腔唱腔教唱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为乡镇和县直单位基层文化骨干和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全县中小学开设弋阳腔唱腔基础课;每两年举办一届弋阳腔唱腔群众大赛,推动弋阳腔的普及和传播;每三年举办一届弋阳县及周边民间剧团(戏班)弋阳腔剧目汇演,借用民间力量推动弋阳腔普及、传播和复兴。(康仁辉)

责编:郭翠潇

相关视频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