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频道 > 风俗细说 > 正文

[走遍中国]梅州客家女性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15日 16:46)

  编导:马延 摄像:郭浩

  1890年,英国人爱德尔在他的《中国访问记录》中这样写到:“客家妇女,真是我所见到的任何一族的妇女之中最值得赞叹的了。”的确,客家女性以其勤劳、俭朴、坚忍不拔的性格受到了世人的普遍尊敬。美国人史密斯说,“客家人是牛乳中的乳酪,这光辉至少有百分之七十应该属于客家女性。” 那么,客家女性为什么受到世人如此之多的赞誉呢?说起客家女性,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头戴凉帽或头帕,身穿大襟衫,胸前系着围裙在田中干活的形象。从她们的服装上,不难看出客家女性劳动的本色。由于受妇女不能抛头露面的传统观念影响,因此,在她们的凉帽周围都缝有布帘。这样在劳动的时候,即可以遮阳,又可以遮挡面部。

  在中国,男耕女织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就是说,女人应该在家里做家务,最多也就是做一些织布类的轻体力劳动。而耕地之类的重体力劳动,理应当由男人承担。那么,为什么同为汉民族的客家女性却将男女分工而做的劳动集于一身呢?


  客家地区山多田少,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男人为了获取更多的谋生手段,往往通过读书走上仕途。没有做官的,也力争外出求学、经商和创业。特别是清朝海禁大开以后,许多客家男人开始远渡重洋去海外谋求发展。因此,造成了男劳动力严重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妇女不得不挑起农耕的重担。

  另外,客家地区普遍客土杂处。看到当地少数民族做农活都是夫妻一起做的,客家妇女也早就不把出来耕地当成男人的专利了。当时中原的汉族妇女还有缠足的习俗,可是在客家妇女当中,这种现象早就消失了。

  所谓童养媳,就是生有男孩的人家,抱养别人的幼女,甚至女婴,作为未来的媳妇。抱过门后,年幼时和男孩互以兄妹相称。双方长大以后,由父母做主成婚,叫做“圆房”。圆房不用办喜事,不请客。有些家庭还没有男孩,就抱养一个女孩,作为自己未出世的儿子的媳妇,叫等郎妹。如果出生的不是男孩,就一直等下去。当然,这种习俗现在只有在舞台上才可以看到了。那么,为什么过去在客家地区,童养媳会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呢?童养媳既解决了儿子娶不起媳妇的问题,又可以增加一个劳动力。这对当时经济条件不好的客家人来说,很有实际意义。而女孩的家庭,有的是因为子女太多,有的是因为度日艰辛。反正女孩是赔钱的,还不如早早送人,得到一些实惠。况且给个好人家,也免得跟父母受苦。

  童养媳对当时的客家女性来说,是一个悲剧。这位老人叫谢带妹。因为家里贫困,她很小就被父母卖到这个村子里。 童养媳的婚姻很少是幸福美满的。然而,更让老一辈客家妇女伤心的却是婚姻的名存实亡。这位老人10几岁的时候,丈夫就去海外闯荡,一去就是几十年!还在海外另娶了妻室。

  在海外成家立业的客家男人,需要有个女人在老家料理家中事物。而对于那些出洋前没有娶亲的客家男人来说,有了钱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娶个媳妇。自己不能回国,可以请被称作水客的中间人来办理。拜堂的时候没有新郎,就让小男孩抱一只公鸡来替代。当时的这种习俗叫隔山讨,也叫公鸡拜堂。

  虽然隔山讨,等郎妹和童养媳等习俗在客家都已经成为了过去,但是客家女性勤劳的天性却一直保留下来。大部分客家女性的劳动生涯,从幼小的时候就开始了。这个10岁的客家女孩,在田里干活已经3年了。家务活对客家女孩更是不在话下。从洗菜、做饭,到整理家务、照顾弟弟,八、九岁的客家女孩都可以说是行家里手。客家妇女体魄强健,干活从不惜力。就是到了七老八十,客家妇女依然身板硬朗,身手矫健。据说,这和常喝客家娘酒有很大关系。

  

责编:王雪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