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不会被误解



  我想我们都愿意让“好听 ”的交响音乐牵着手越过草坪,登上台阶,轻轻地推开那扇虚掩的大门:原来交响音乐并不是身处什么神圣的殿堂而是就在你我之间。

  和懂与不懂一样,其实交响音乐好听不好听也是一个人为虚设的问题。这是因为:一、好听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的主观判断;二、你觉得好听的别人可以觉得不好听,反之亦然;三、现在让你觉得不好听的以后可能让你觉得好听;四、人们对交响音乐“不好听 ”的印象只需要一次不成功的聆听就可以形成,而大量非常好听的曲目他们还没有机会听到。对我而言,解决这个困扰的办法就是:一、觉得不好听就暂且不听,免得自讨没趣,二、从好听的曲目开始听。

  好听的交响音乐真是太多了。以笔者自己接触交响音乐的经历体验,我建议你从交响音乐中的协奏曲中选择一些曲目开始入手。协奏曲一般来说没有交响曲那么庞大,但又具有交响音乐的全部结构和元素,三个乐章的份量对你来说刚好不多又不少;在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协奏中,有对比、有融合;有对话、有独白;尤其是乐曲中的华彩乐段,更是独奏者在即兴演奏中展示才华的极好机会,不同的独奏者还可以为同一首协奏曲提供不同风格的华彩乐段,这使得协奏曲的演奏更富于变化。不妨设想,你坐在独奏者的位置上,你会觉得乐队在恭候着你,烘托着你。你快乐,乐队为你欢歌;你浪漫,乐队为你抒情;你遐想,乐队为你沉思;你忧愁,乐队为你伤感;总之,你牵动着乐队的神经和你同喜同悲,大起大落。最后,乐队浪涌般地把你推向高潮使你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一次辉煌的演出结束了,你又重新回到了现实。这是一种听法,值得一试。

  协奏曲中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对话 ”,时而像高声论争,时而像窃窃私语;时而像互诉衷肠,时而像你唱我和;极富于人性化,令笔者十分着迷,是聆听中着重用耳的地方。偶有所得,便可玩味再三。

  莫扎特的《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的《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的《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的《降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帕格尼尼的《降E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等等还有很多,都是笔者个人认为足够好听的协奏曲曲目,唱片店里也不难找到。在《感受交响音乐》系列片里你也许已经听到部分曲目的片断和评介,但不管是谁在事先说过什么,最后的结论还是由你自己得出。

  我相信,不管是否好听,音乐都是不会被误解的。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