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了!欢乐的缔造者——贺《曲苑杂坛》开播百期

  《曲苑杂坛》我每期必看,且雷打不动,因此也没少受妻子的刁难和儿子的讹诈。

  干家务我是内行,煎炒烹炸不说样样都精吧,但也弄它个吃的都说:“不错不错,味道好极了!”唯独害怕洗衣服,我体胖下蹲费劲,可妻子愣逼着我干,若在平时,妻子怎么催我都不动弹,她也没招,可偏偏在《曲苑杂坛》播出前叫我洗,而且一攒就是一大堆,这不熊人呢?不洗,妻子把遥控器一按,人家要看电视连续剧。怎么办,强攻只会两败俱伤,谁也看不成,智取才为上策,何为智取?智取就是服从妻子分配,老老实实地洗衣服呗!

  可气的是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也趁火打劫,节骨眼上他非要看《东方儿童》不可,谁叫咱在家里是第三把手啦!儿子这关基本好过,只花钱不费力,条件无非是我平时不肯答应的较贵的玩具,只要让看《曲苑杂坛》什么条件都可以谈。干活帮妻子,花钱给儿子,值,一切付出都被《曲苑杂坛》所带来的欢乐弥补了。

  刚才我讲的是《曲苑杂坛》播出的初期,现在妻子和儿子早就迷上了这个栏目,这叫夫唱妇随子跟,《曲苑杂坛》赋予了我男子汉的尊严!原本性格内向的妻子变得开朗多了;不爱出头的儿子因在班级联欢会上学了几句洛桑的西洋乐,博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夸奖。其实受益最大的还是我,我在单位当团委书记,整天跟小青年在一起,死气沉沉的哪行,我就带头出节目,演段小品,学个口技,弄点绝活啥的,挺受欢迎,寓教于乐嘛,小青年说我没架子,人随和,都愿跟我在一块,把我视为知心朋友,团委有号召一呼百应,我把现时如何做好青年思想工作,增强团组织凝聚力这个令人头痛的难题迎刃而解了,真所谓以巧破千钧。

  说实在的,我也没专门拜师学过艺,有些技巧和所谓的灵感完全得益于《曲苑杂坛》。熟悉我的领导和同事的都鼓励我进京拜拜汪文华导演,说不定也能火一把,我说咱这水平只能业余。

  既然热爱《曲苑杂坛》这个栏目,咱就得实话实说,专挑好听的话不够朋友,出个小主意也算对辛辛苦苦为亿万观众带来欢乐而苦煞煎熬的编导们表示的一份谢意。人们常讲:“宁吃飞擒一口,不吃走兽半斤。”为啥?还不是图个新鲜。新鲜新鲜,有新才鲜。象洛桑学艺,聪明的剧条等系列节目,至今还脍炙人口。

  推新人本身就是出新作,新面孔才会使栏目多姿多彩,要不拘一格招天下有特长之人,调动社会力量办栏目,那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百花齐放满园春。编导们,您说是不?(于朝军 吉林省通化铁路分局梅河口车站团委)


  “风景这边独好”——贺《曲苑杂坛》百期华诞

  《曲苑杂坛》播出百期,成了中央台的老字号,而且是口碑极好的老字号,有稳定的收视群体,而且收视率持续高居同类栏目的榜首,我见过一次的那次收视率调查,它居然高过举国瞩目的《焦点访谈》。这引起我的深思,为什么一个普通的曲艺综合栏目能如此获得广大观众的厚爱?其中,有道也有术。她,吻合了民族文化之道;它,办出了电视栏目精品之术。她,俗;但俗得雅。她,土;但土得粹。每当我看《曲苑杂坛》,都想起美学那句老话:“美在典型”。只要达到极致,论土洋雅俗,都能产生不同凡响的美感。

  百期《曲苑杂坛》贯穿着独特韵味,这也是她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自身的品位。这种独特的韵味还不好概括,既有一种现代天娇的意思,也有明显的现代电视综艺节目的特色,合成了一种古今结合、中西结合、土洋结合的独特的范式。而且尽管节目的组合是板块式的,但没有拼凑的毛病-——这也是因为她找到了一种韵味的缘故。每次开场的京韵大鼓的调式“相声、小品”的念白,片头的扇子、书桌都一下子把观众带到了民族传统曲艺的殿堂,主持人汪文华的服装、神态、语言、动作、表情,都是一枝独秀的"民粹派",我因此而格外地喜欢她。她的风格和《曲苑杂坛》的内容都是民族的、传统的。在各种娱乐类栏目都模仿香港的时候,越发显出她独具的风采。现在,她的收视率证明她是受欢迎的,而且在国际上是有影响的。国际上看重的正是她的中国特色,而那些走模仿之路的栏目(香港模仿美国、大陆模仿香港),在中国加入世贸之后,会怎么样,是令人堪忧的。

  当然《曲苑杂坛》不是“遗老遗少”、“封建余孽”,她在注意出传统节目精品的同时,注意推新人、求创新。她不但是传统曲艺的重镇,还是传统艺术新人的摇篮,从而保证了传统大框架中的推陈出新。而且她还能够追踪曲艺热点,将日常栏目与制作专题节目结合起来,“中国杂技团赴欧洲演出”,“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等专题节目都显示了大国的风采,给中外观众留下了深刻的美好的印象。这种结构显得大气,富有弹性,就像既有家常饭菜又有节目大餐一样。

  《电视书场》将古老的说书艺术与现代传媒结合起来,形成了与电视音乐、电视散文、电视诗歌一样的电视艺术的文体,而且颇受欢迎和好评,《电视书场》的收视率也是相当可观的。背景设置古色古香,说的内容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百听不厌、代代人都要听一听的“经典”。这本身就吻合了传统文化现代化之道,是需要社会学家好好研究研究的现象。

  在《曲苑杂坛》是期纪念之际撰此小文,一为祝贺,祝贺她在百花盛开的电视艺苑中能以独特的民间文化的底蕴、民族曲艺的身姿,得一枝独秀的清誉,获十年不逾的清赏,而且在各级电视台的各类栏目都在纷纷改版以适应新变时,唯《曲苑杂坛》“风景这边独好”我认为只需要提高,不需要改版了。二为祝愿,祝愿她在节目制作、苦心探索中,在百姓日常生活的欢声笑语中,在与观众的热线交流中,越办越好,名家倍出,新人日新日日新!(北京广播学院 周月亮)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