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文化现象之温故知新看经典
12月26日 13:53
 
    怀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风尚之一,经典文艺作品自然也是怀念的对象,但重温经典,重要的往往不是那份温情和感动,而是诞生于过去的经典在今天是否有了新鲜的内容。经典不仅在今年的文化界谱成了动听的旋律,而且为它增添了几分气魄与韵味。经典的魅力,在于常温常新。

  银幕又见“春天”

  电影界重拍经典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壮壮执导《小城之春》。这部费穆在20世纪40年代拍摄的影片在众多电影导演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小城之春》重现片场标志着沉寂多年的田壮壮重出江湖,编剧阿城、美术指导叶锦添、制片人李少红这些重量级人物的集合,以及一些具有潜力的年轻演员的加盟,更令人对新世纪的《小城之春》充满期待。延续和挖掘民族电影的优秀传统,在商业影片泛滥的今天走一条回归内心的沉静道路,《小城之春》在题材的选择、制作的方式上或许能给中国电影某种启示。2002年,我们应该能够欣赏到这部影片,那将是一个“艺术的春天”。

  老片翻新的还有《新甜蜜的事业》,它是20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的影片《甜蜜的事业》的续集。《平原枪声》是红色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曾改编为脍炙人口的京剧,导演何群则要把它搬上银幕,目前影片已经制作完成,革命年代的烈火青春是永不过时的题材。

  荧屏期待“日出”

  相中“经典”的往往是名家,功力不够的人通常也没这个念头。比如谢飞,正在把曹禺名剧《日出》翻成电视剧,除了增加人物和故事线索,以达到电视剧的容量这些传统手法外,更重要的是融入一些当代社会文化现象,比如选美、狗仔队、泡沫经济、毒品等等。

  电视荧屏的常胜将军张国立也步谢飞后尘翻拍了石挥的名作《我这一辈子》,在这部电视剧中他身兼导演和演员双重重任。《我这一辈子》对张国立是个考验,不仅因为经典在前,而且因为他的荧屏形象在观众心目中已相对固定为“康熙”或“纪晓岚”。

  舞台荡漾诗意

  话剧舞台追溯经典主要体现在旧戏重排,比如青艺重排的《保尔·柯察金》,以及人艺的《蔡文姬》即将上演的新版《天下第一楼》。老演员退位,新演员登台,这是一场艰苦的接力赛,因为是前者的舞台魅力将《天下第一楼》塑造为经典。复排已经成为人艺建设剧院、吸引观众的一条既定路线,从《茶馆》、《日出》、《蔡文姬》、《天下第一楼》到明年的《狗儿爷涅槃》将一路翻新下去。

  舞台上的经典盛筵是正在上演的“缪斯的竖琴——中外经典诗歌音乐朗诵会”,它不仅呈现了郭沫若、戴望舒、海子、食指、普希金、雪莱、叶芝等经典诗人的经典作品,而且汇集了孙道临、斯琴高娃、姚锡娟、丁建华这样一批经典演员。诗歌与音乐的结合也堪称是近些年创造出来的成功的舞台形式,观众的热情是否意味着这种形式也有成为“经典”的可能?

  成为经典的作品意味着永久地超越了时代。它能够提供好的故事框架,有巨大的弹性让我们抒发胸臆,有前人的榜样供我们学习借鉴,更拥有无须号召的强大影响力。重拍、复排固然必要,而我们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如何在各个领域创造新的经典——属于我们时代的声音。( 尚晓岚)

 
 
  责编:臻臻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