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不是京剧爱好者,但我对某些评委的做法却不以为然。象袁慧琴的表演,有明显的失误之处,但仍然得到了较高的分数。到最后评委的点评中,是这样说的:我曾经看过她的很多表演,她是一个功底深厚的演员,这次只不过是偶然失误而已(大意如此)。作为中国京剧院的一位一级演员,本身就应该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况且作为一个大奖赛,我们应该更注重现场的表现,作为评委,很多来自于中国京剧院之类的京剧团体,作为一级演员,自然与他们的接触较多,能够较多的得到他们的指导,所以能够让评委对自己平时的表现有所了解不足为奇。但作为其他来自各地方团体不太知名的年轻演员,有的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全国性质的比赛,恐怕比这位更紧张,但平时的表现各位评委知之甚少,又有谁知道他们这次发挥不是失常呢?又有谁来关心他们平时的表现呢!作为一个全国范围内的京剧大奖赛,我们应该更关心选手们的临场发挥,而不是场外的种种因素。只有这样,国粹才能得以发扬,京剧才能得以发展。
网友:zhengrui
这次的京剧大赛,使我认识了京剧。但是从我自身感觉所有的演员都有深厚的功底。每一场戏都演的是惟妙惟肖。但是个人的才艺却不是很好。怎么说呢?每个人都是在京剧的基础上表现其另外的才能,也就是说根本没有脱离京剧。不是别的戏剧种类就是舞蹈。更有的竟然用昆曲做为才艺,也许我不是很懂京剧但是我好象听老人说过京剧是从昆曲演化来的,也许我的说法是错的但是大同小异的才艺表演也给点八点七几真的是照顾了他们。希望我们的京剧艺术可以发扬光大,但是更希望我们的京剧艺术可以创新这不光是我也是这次比赛的初衷吧……
网友:mlj1
这几天的比赛我都看了,精彩纷呈,这七天假过的真过瘾。本来打算出去旅游,看到央视要举行京剧大赛,就决定哪儿也不去,在家里好好过过戏瘾。昨天(5月5日)看戏时有些东西让人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第四名选手袁慧琴在比赛中屡次失误,居然有几名评委给出98分,实在让人不解。而后来一位评委竟然以袁平时表现全面来做为给高分的解释,难道比赛没有打分标准,竟然要根据选手平时表现来给分?那还比什么?干脆几个评委坐在家里评个名次出来算了。这可是比赛呀,什么是比赛?比赛还要考虑到平时的表现? 最后一位选手黄丽珠没有一点专业水准,整个一唱klok的水平,怎么会进到决赛?
网友:nico1
本人是京剧门外汉,但收看了该次大赛后获益匪浅,经历了“讨厌->了解->爱好“的过渡,非常感谢央视!现希望大赛末央视能邀请京剧界的成名前辈亮相演出,既能丰富电视荧屏,为观众朋友们提供一次难得的欣赏机会,又给予参赛者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网友:地道人参
看了几天的大赛,感到很成功,只不过对演员的素质感到有些担忧,这也许是杞人忧天吧。比如某个演员把《水浒传》说成是元末明初的事,还有位演员,把马连良演的《秦香莲》说成是《四进士》,这些都是不该犯的错。我觉得,教师不止应该教学生表演,更应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也许我说的不对,请各位指教。
网友:George Washington
我以前从来不接触京剧的,看到了就要转台,这次五一放假,很庆幸央视能那么有心,组织了这么一次大赛。当我真正静下心来,欣赏着原本离自己很遥远的京剧,我被震撼了。我惊异于京剧的神奇,它是如此的美妙,它就是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架,有思想的人。当然,我对京剧的兴趣从无到有,由淡转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结识了一些京剧界的朋友,我被他们热爱这门艺术的精神深深感染,我们都知道戏曲现在不很景气,而他们却是如此地执着。这次大赛可以说是一个催化剂,激发了我对京剧艺术的喜爱。然而,我发现现在许多时候,京剧艺术还是靠家传,这样下去,这门艺术是难长久的,希望京剧界的朋友能在普及京剧的方面多做点事(虽然行内有些朋友说京剧艺术不能普及)。最后希望这次大赛圆满成功。
网友:zhigang
开始至今,没见到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的演出,表示遗憾,希望在这方面给予安排,此外,对每场戏的演出能报出鼓师和主弦演奏者以便欣赏。
网友:zynet
更多>>>



姓名:
E-MAIL:
内容:
    

    

    “每日一星”每天投票评选活动时间截止为第二天上午10:00。
  江峰
  张晓波
  陈长庆
  奚鸣燕
  黄齐峰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