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V:制造泡沫偶像



  “呜……啊!”一个年轻人跳上舞台,尖啸着。主持人卡森·达里蹦蹦跳跳,犹如一个拳击手在擂台上。一个工作人员在摄制棚外面,让一个小女孩叫“呜……啊”,小女孩使出全身的力气大叫了一声,但是,显然被淹没在嘈杂的音乐之中,工作人员面无表情地说:“好了,谢谢。”小女孩的脸上立即流露出失望的神情。

  这是MTV20周年的庆典节目,只有叫声最大的年轻人才有机会走进摄影棚,参加MTV最流行的节目“Total Request Live”的表演。

  今年8月1日是MTV诞生20周年的纪念日。这个节目已经成为流行音乐甚或流行文化的代言人之一。MTV不仅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习惯,还使整个世界的年轻人从电视屏幕上找到了自己的偶像——麦当娜和迈克尔·杰克逊,瑞奇·马丁和“小甜甜”。MTV引爆了新的文化和生活潮流,甚至改变了电影和电视的制作习惯。

  当然,MTV不仅仅意味着流行,它还是沉甸甸的“金子”。在美国,MTV网络拥有了MTV2、VH1、TNN、CMT等多家电视台,去年的总收入达到了30·4亿美元,比1995年激增了3倍。目前全球有3·4亿户家庭在收看MTV,而在1981年,这个数字是100万。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MTV。在完成了对FAUSTIAN的收购后,维亚康姆牺牲了FAUSTIAN的内在价值,开始转向年轻人的即时和浅薄的需求。MTV的绝招不过是推出“小甜甜”布兰妮、NSYNC这样的泡沫偶像,以及毫无内容的所谓“劲歌金曲”、“最佳MTV”、“十大偶像”等等之类的评选。当然,它抓住了绝好的时机,让那些大脑空空、精力过剩的年轻人可以尽情地“呜……啊”一阵。

  即便是MTV最著名的人士也承认,一旦你站在了那种“巅峰”之上,你只有抛开你对音乐的热爱,追逐那个万能的数字(收视率)。达里说:“我没有时间考虑观点。我就像一个调酒师,你说,给我来杯龙舌兰。我心里想,这可是容易让人醉倒的东西。但是我会给你一大杯,然后等着你给我大笔的小费。”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MTV一直能够站在流行的最前沿,从1981年MTV诞生开始,它就不断地从一个潮流跳到另一个潮流:20世纪80年代是新浪潮,80年代末期是重金属,90年代是饶舌。它还不断地把自己“创造”成潮流。MTV是一个跟随着年轻一代不断自我定义的名词。MTV的节目制作人布莱恩·格拉登说:“当一代新人出现时,你就要寻找把他们包装出来的方式和给他们重新定义的方式。”

  塔比莎·索伦曾经报道过许多重大社会事件,做了MTV的主持人以后,她大感惊讶:“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开了一个会,头儿让我们去寻找那些思想前卫、自由的年轻人,来进行节目的创新。但是6个月后,人家对我们说:把这些都忘了吧,布兰妮将是地球上有面包以来最好卖的东西。”当时19岁的“小甜甜”都不敢相信MTV的话。“天哪,”她说,“我那时候还什么都不是,但是他们却不断地播放我的MTV,就像我是全世界最红的歌手。这真是太美妙了。”

  这当然是太美妙了,美妙到美国的许多广告商愿意以1万到2万美元的价钱去买一个30秒的贴片版花——全美国有3000多万12—19岁的孩子,其中65%的孩子在自己的卧室里有电视机——谁都不想放弃这块大肥肉。“如果你的推销目标是年轻人的话,你就得把MTV当成你战略中的一部分。”一位广告投放商说,“MTV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敢放出这样的大话:要么按照我的价格,要么就别来。”

  许多行内人士对MTV的策略多少有一些不屑,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排斥了一些具有革命色彩的艺术,例如,MTV也曾经推介过“公众敌人”(PublicEnemy)和涅磐(Nirvana)这样的艺人,现在完全没有了。但MTV已经有办法平衡这种畸形了,在它的网站mtv.com和mtv2.com上,人们可以听到许多非主流的流行音乐。MTV知道潮流是会转变的,他们不妨先把一只脚踩在非主流上。

  已经有人看到了潮流在转向。唱片的销售量在下跌,而推进音乐工业大繁荣的强大的经济也在走下坡路。“一旦人们对现在的东西厌烦了,MTV就会转向其他的东西。”主持人洛德说,“对于电视,无所谓什么忠诚性。”

  一位已经抛弃了MTV的乐迷说得更干脆:“年轻人很快就会开始寻求别的东西。他们将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自己曾经喜欢这些垃圾。” (南方周末)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