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个时尚民俗年



  中国的民俗成为时尚,是近一两年才开始兴起的。而春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的“龙头老大”,自然而然地成为今年民俗集中展示的舞台。有人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事实却是只有强盛民族的才能被世界接受并领一代之风骚。曾几何时,欧风美雨吹遍了中国的大中城市,“哈韩”“哈日”成了许多少男少女的代名词。伴随着这股强劲的浪潮,奥林匹克的脚步已经清晰可闻,WTO的一锤定音绕梁未绝,上海APEC期间唐装占尽风光,春节中国民族音乐会连续四年在维也纳“音乐圣殿”奏响,今年元旦沉寂多年的鼓乐钟声重新在古都北京上空回荡......

  中国的崛起让世界为之瞩目,中国的强盛重新焕发了国人的民族意识,传统文化和民俗艺术日益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并在中国和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和理解的桥梁。民族民间文化包括有形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迹、文物等,也包括无形的文化遗产如民间传说、故事、歌舞、风俗等,这一切不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这些几千年古老文明的载体历久弥新,仍然闪烁着璀灿的光芒。

  新春盛开民俗花

  由于各种带有浓郁民俗色彩的庆祝活动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2002年春节期间各地不约而同地打出了“民俗牌”。届时您一旦走出家门,徜徉于花团锦簇之间,不仅可以尽情体验红火热烈的节日喜庆气氛,还能够充分领略古老文明数千年积淀凝成的民俗精华,深切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逛庙会是北京人过春节的传统习惯。庙会在北京已有数百年历史,曾是北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比较著名且有传统的有地坛、龙潭湖、白云观、延寿寺四大庙会。今年春节期间,北京百姓除了串亲访友和逛庙会外,又新添了个好去处——北京民俗文化节。由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的北京民俗文化节将在东岳庙举行,时间从2月10日至19日共10天。首届民俗文化节的内容包括自建国以来首次在京举办的《老北京百年风俗展》。东岳庙的后罩楼被装饰成100年前的北京市井,几百件珍藏文物展示出老北京人的衣食住行。老店铺的生意招幌、老商行的门脸铺面、食街茶馆的装置风格,都会让百姓回到100年前的老北京。同时还可以看到国家一级文物“三官九府像”。参加文化节的“看碑赏帖”活动,人们不仅可以看到明代大书法家的道教碑和精心装裱的碑帖,还能现场参加书法笔会。此外,文化节上人们还可以购买到东岳庙独家印制的书法书籍,聆听《天尊赞》、《三宝赞》、《放焰口》等20多首东岳庙庙乐,参加踢毽子、夹包、推铁环等北京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观看中国民间的绝活“扁担戏”、“耍耗子”等。

  1月8日,天津市古文化街2002年春节年货市场拉开帷幕,千余种喜庆、吉祥的民俗工艺品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民俗味、纯纯的故土情,580米长的古文化街到处洋溢着十足的年味。古文化街的春节年货市场开办至2月11日止。年货市场设在古文化街天后宫前广场,经营品种主要是年画、吊钱、剪纸、窗花、头花、空竹、对联、红纱灯、泥塑等民间手工艺品。年货市场举办期间,平均每天有近万人光顾古文化街。

  2002年石家庄春节文化庙会于2月13日至2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在文化广场隆重举行。整个庙会活动分为两部分,正月初二至正月初九为文化庙会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民间特色风味小吃、民间工艺品展卖、电视文化活动展示、书画表演及现场拍卖、地方剧种、民间杂耍和优秀图书展销等内容。正月初十至正月十五为新春文化游园活动,主要安排了春节文化游园活动、群众文艺表演、民俗文化展演、全民健身活动表演、地方剧种、曲艺表演、现代文艺节目展演、河北电视台栏目精品展演等活动。

  河南省主办的首届中原文化庙会于春节期间在郑州市森林公园举行。在庙会内容安排上,不但有戏曲、曲艺、杂技等专业文艺节目,有舞龙、舞狮、高跷、盘鼓、秧歌等民间花会表演,还有民间艺人表演的摔跤、中幡、剪纸、泥人、面人、糖人、空竹等民俗表演。庙会还特意设置了鞭炮燃放区,让人们尽情地在爆竹声中辞旧迎新。庙会期间,公交部门开通了公交专线,以方便市民逛庙会。

  2月9日至3月4日,蜚声中外的山西平遥古城正在举办第四届新春赏灯会。本届赏灯会在平遥古城墙上举办,由制作精良的60组大中型灯组、12个各具特色的灯光长廊及数十组卡通灯、精品剪纸灯、精品宫灯等组成。灯会期间,还推出以传统民间“社火”为主的系列表演活动;正月十五夜晚将举办大型焰火晚会;正月十四、正月十五举行元宵节街头文艺表演活动。

  今年南京夫子庙春节灯市有45万盏花灯上市,创下了新纪录。灯会以民族、民俗灯彩为载体,再现了“秦淮灯火甲天下”的盛世风采。灯会大型灯展布展在大成殿至明德堂,内设16组大、中型灯彩。灯展中以《孔子周游列国》、《腾飞金陵》等为主灯,其间点缀《沈万三与聚宝盆》、《魁星点斗》等中型灯彩。贡院街、贡院西街、美食街悬挂500盏红灯笼,文源桥、文德桥、来燕桥装扮成了“灯笼彩旗隧道”。

  春节习俗面面观

  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春节的灵魂是民族几千年的传统,过春节,是与民族历史相呼应,是回到自己的民族之根上。在此,我们对春节期间的一些精典民俗作简要的介绍。

  除夕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在除夕之夜,家人团圆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 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拜年。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和网上拜年等。

  贴春联。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最早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五代时,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因对其写的不满意,于是自己亲笔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因当时宋太祖的生日名为“长春节”,不久后蜀被宋所灭,有人说孟昶是自己写了不吉利的春联惹的祸。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 明太祖朱元璋除夕前忽然传旨,要求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得在门前贴一幅春联,以便他微服出游时观赏。他经过一户人家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压岁钱(红包)。发“红包”是中国人新年的一种习俗,中国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分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未婚者),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赠送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亲爱的网友,经过了一年的辛勤劳动,无论收获如何,您心中一定都感慨良多。在全球华人喜庆佳节之际,我们何妨抛却一切烦恼,在浩瀚的中华民俗海洋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肆意挥洒内心深处的喜悦之情?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各地形成了许多亚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您的家乡一定有许多别具风味、妙趣横生的春节风俗,为什么不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呢?让我们共同插上思想的翅膀,穿越时空,回到从前......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